在潼关待了五日,刘义隆下了几道圣旨,大部分都关于关中的,有改善关中百姓生活的,有关于关中剿匪的,总之刘义隆对于关中的匪患以安抚为主。
主动下山放下武器的可以重新为民,可以得到一些土地,并且可以减免赋税。
至于那些负隅顽抗的,刘义隆也不会手软,这些人的存在就是对于关中稳定的心腹大患。
刘义隆还特意下旨,对于在剿匪过程中主动投降的可以在苦力队伍中劳作五年,五年之后可以恢复百姓身份,但是需要开垦已经荒废的土地,赋税也不会有减免。
但是如果能够安心的耕种,依旧可以有不错的生活。
至于在剿匪过程中被俘的贼寇就要看情况了,好一些的,可能也有机会成为百姓,甚至有一些强壮的可以进入军中。
但是刘义隆也告诉相关官员,那些罪大恶极的一定要处以极刑,绝不姑息。
这样的圣旨不仅发往关中,也向宋国各地都发了一份。
虽然宋国这几年发展良好,但是依旧有贼寇作乱,只是其他地方不如关中严重罢了。
宋国的政策对于大部分百姓算是很好的,但是依旧有一些人不满足,这也是各地贼寇形成的原因。
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是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总会有一些人对于现状不满足,他们有一些会隐忍,有一些却会走向极端,铤而走险。
刘义隆只能做到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至于那一小部分,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做到问心无愧而已。
其实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只要能够让大多数百姓吃饱穿暖就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好的皇帝,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皇帝也只是少数。
很多皇帝都会忽视百姓的力量,可就是这种力量有些摧毁一个强大帝国的潜力。
虽然历史上农民起义成功的很少,甚至真正意义的成功的农民起义只有刘邦和朱元璋。
所以刘义隆对于百姓十分重视,百姓的需求也是很简单,吃饱穿暖,家中有余粮就很满足了。
所以刘义隆不仅一直告诫自己,还将这些观点灌输给了弟弟们,他还打算以后在培养继承人的时候也要让他们知道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