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面面相觑,但是文官们却是一副理所应当的表情,他们也觉得,拓跋焘不会动兵。
不过刘义隆美眸再一次派人支援燕国,让燕国击败高句丽就可以了,至于反攻,就看燕国自己了,他不想再参与了。
燕国大军抵达襄平城下,但是襄平有高句丽三万大军,并且襄平城十分坚固,易守难攻。
冯弘也没有失去理智,只是包围了襄平城,并没有着急攻城。
一边打造攻城器械,一边派人将劝降信用弓箭射入城中。
城内虽然有三万大军,但是不都是扶余人,还有靺鞨人和契丹人。
三万高句丽军只有一万扶余人,其余两万是其他民族。
燕国的劝降信不仅是为了劝降,也是在瓦解高句丽军士气。
尤其那些其他民族的士卒,燕国信心所写的会尊重他们的习俗,并且允许他们返回祖地生活,并且不会干涉他们,这让他们有些意动。
但是在将领的高压之下,他们暂时没有行动。
如今玄菟郡孙漱得到高琏的三万大军,并从各地调集了一万大军,会合城内一万大军,共计五万大军,准备在玄菟城抵挡燕军。
至于襄平城,孙漱感觉不一定能够挡住燕军,而且三万守军大多是其他民族,他不放心。
再有一点,高琏给他的命令是守住玄菟城,没有其他命令他不能随便出城。
但是燕军迟迟没有攻打襄平也让孙漱很是担心,他怕燕军会使阴谋诡计。
被围的襄平城却没有了往日的平静。
由于燕军的劝降信,城中局势不稳,这让守将焦头烂额,这两日已经斩杀两名契丹将领。
虽然暂时压住各族的士卒,但是他仍然担心,将其余士卒分散道各处城墙,自己的府邸则由亲军层层把守。
不过燕军围而不攻让他十分担心,时间越长,契丹、靺鞨人就会有更多想法。
冯弘之所以不攻城,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惧怕高句丽军的火油,那可是守城利器,一但城内有大量的火油,攻城中会给燕军造成巨大伤亡。
冯弘虽然很想攻下辽东,到时也不一样大军损失惨重,他知道对自己威胁巨大的不是高句丽而是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