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敌军,不是我们南蛮兵可以对付的。”
在后撤的路上,杨百逸的内心,也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部队,和曹军之间的差距。
在他看来,曹军那种敌人,也只有黄忠和他麾下的赤血军团,才可以去对付。
更别说他们骑的那种高头大马,在南中,他是见都没有见过的。
还好,摔倒的战马,和满地的铁蒺藜,延缓了曹军的第二波追击。
受伤的牛金虽然叫喊的凶狠,但牛金其实也算是粗中有细的武将,知道自己继续追击,能起到的效果微小,自己很可能反而会付出巨大的损失。
杨百逸很快,就追赶上了大部队。
在一线负责组织协调的人,也不是外人,正是出身于荆州的伊籍。
这种危机时刻,他也顾不上许多。已经给所有的暗组成员下令,将所有青壮年和孩子先送入山区。所有老年人可继续按照目前的速度前行,不必理会。
所以,很快,本来是一团的迁移人群,自然的分成了两个部分。
青壮年和孩子们,这些本来就走得快的人,越发得到了暗组的照顾,将不多的马车,牛车都分配给他们。甚至不少强壮的暗组成员,亲自上场,背着孩子们前行。
而后面走得慢的那一批人里面,也不全是老人,也有许多中青年选择了照顾这些老者。
再加上不少暗组成员的帮忙,这批队伍虽然行走较慢,但速度,眼见的提高了不少。
“伊大人,曹军的第一波追兵,被我们布置的陷阱给拦住了。”
“但是曹军步兵若至,完成道路的清理,曹军骑兵若是再次出击,定然是转瞬即至。”
杨百逸的语气很是中肯,这波分析也有理有据。而且曹军的第二波追兵,也真的是已经在路上了。
伊籍回头看了一眼西面的高山,是的,所谓的山区,已经抬眼可以看见了。
但望山跑死马,看见了那些高山,和赶到那些高山之中,完全是两码事。
曹军追击的速度,远比这边预料的要快。想要按照预定计划,把这些人都带入山区,显然是不可能的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摆在伊籍的面前,有两个选择。
要么,自己率领暗组,和杨百逸的这三千南蛮兵一起,放弃百姓,加速前行。
这样一来,他完全可以赶上前面的一批百姓,护卫他们进入山区,带着他们一起,进入楚国统治范围。
要么,自己命令杨百逸,率领三千南蛮兵断后,掩护这些老弱继续向西逃跑。
杨百逸他们能坚持多久,他不知道,杨百逸他们会牺牲多少,乃至于杨百逸他们会不会全军覆没,伊籍没有丝毫把握。
更可怕的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即便是杨百逸去阻拦了,即便是他自己也带着这几百个暗组人员,一起构建防御阵线。
也未必能挡住曹军,也未必能救下这些老弱病残。楚军的牺牲,可能会成为白白牺牲。
伊籍很犹豫,他知道以士颂的个性,是绝对不会同意自己选择第一个选择的。
若是自己选择了抛弃百姓,顾全楚军安危,那么士颂花费了数十年建立起来的仁义爱民的形象,就会因此出现裂缝,就会成为被敌人利用的把柄。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被放弃的百姓,心中怎么可能没有怨恨。
若是曹军故意不加害这些百姓,而是让这些百姓成为他们宣传的工具。后面,楚军想要再从曹魏境内偷转百姓,就会十分的困难了。
但选择第二个办法,让杨百逸带着南蛮军断后。这种做法,不论最终结果如何,自己以后,肯定是会被陆逊和其麾下的南蛮营所记恨。
两难之时,一少年郎打马而来,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马良之弟马谡。
远远地,便招呼伊籍说道:“伊大人,前面的大队人马已经快要进山了,你这边还要多久,我们要准备封山了。”
马谡原本的任务,就是在西面山区入口处做好接应。
但得知曹军将至的消息后,实在等不及的他,连忙赶到了这边。
在明白了伊籍这边遇到的问题后,他微微皱眉,略微思索后,说道:“谡有一策,或可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