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颂这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货币改革。
且不说士颂在近期推行的楚侯汇票这种纸币,就说士颂在年中就推出的,楚侯金币银币以及楚五铢这三等级的金属货币制度。
这种货币制度,不仅仅在楚国境内推行的十分顺畅,而且,也自然而然的,流入了长江对岸的江夏郡中。
对于刘备而言,本就寄人篱下,依附于士颂。
而士颂新推出的货币制度,不论他内心是何种看法,他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为了这事情,他还特地找来了糜芳这位东海商贾世家子弟来询问。
不论是糜芳,还是孙乾简雍等人,都对士颂的新的货币体制称赞不已。
“皇叔,楚侯将所有铜币,都规定为一枚楚五铢的价值,对于百姓也好,对于商贾也好,都是利大于弊的。”
“百姓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手上的一个五铢钱铜币,被那些官宦大族,拿回去大火一熔后,就成为了价值一千或者价值一万的铜币。”
简雍出身底层,自然会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而他的话,也让心中满是百姓的刘备连连点头。
“此外,对于商贾而言,这三等级货币体制,也是极其有效的。”
“大宗的买卖,可以使用金币,中等的买卖,可以使用银币,简单的摊贩小商人,也和普通百姓一样,使用楚五铢铜币即可。”
“商人们手上的钱财,可以根据自家生意的规模,来安排调整,也是更加方便。”
糜芳其实话没有说完,在他看来,自家兄长去了士颂麾下效力,那么这个新的货币制度,肯定也是参与其中了的。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士颂这新币制度,还真就没有找糜竺商议过。
不是士颂不想找糜竺商议,而是糜竺在南中,主管着南中五郡的民生事宜,真抽不出身来。
“只是。”
最后,倒是孙乾一句话,让刘备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这楚金币,楚银币,楚五铢的货币体制虽然是好,可这名字,偏偏是什么楚侯币。”
“我大汉朝的五铢钱,自汉武时,便在民间广泛使用,使用五铢钱,便是使用我大汉朝官方钱财。现在用这楚侯币,即便是再如何方便,那也是地方诸侯,私自铸造,我大汉可是明令,不许民间私自造币的。”
刘备听了这话,沉默片刻后,长叹一声,说道:“罢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国家蒙难,天子被挟,想要造福百姓的举措,也难以由朝廷中枢来执行了。”
虽然心中有不小的芥蒂,但刘备管控下的江夏郡,依旧还是承认了士颂的楚侯币的价值。
而且刘备自己,也对董卓为首的,那种大钱当万的重铸铜币,掠夺百姓财富的做法很是嗤之以鼻。
刘备的心中,依旧是民为贵的思想,占据着主导地位的。
既然是士颂的楚侯币体制,可以为百姓谋得实际的福祉,他刘备也是会支持的。
于是,以刘备治下的江夏郡为中转站,楚侯币也流入了孙权统治的扬州,也就是三国故事里的江东九郡八十一州。
年初,孙权派出使者来找士颂求和、求亲,被士颂给怼回去了。
双方现在,在名义上还处于敌对状态。
虽然没有实际交兵,但双方的边界处,依旧还处于军管状态。
只是孙权和刘备之间的关系,反而是实打实的缓和了下来。
而后,江东的商贾们都将自己的货物运到江夏,在这里完成和楚国的商人之间的贸易。
也正是这样,楚国的货币,也因此流入了江东地区。
对于孙权而言,士颂新推出的楚侯币政策,可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别的不说,孙权在历史上,可是和董卓一样,把低价值的铜币反手一熔后,就变成了当一千个铜币价值的“大钱”。
其实,历史上又何止是孙权,就连最爱惜百姓的刘备,在面临经济困难的时候也是被川中世家裹挟着干过与民争利的事。
到了后期,为了支持北伐,这种货币是越来普及。
只是如今的刘备,不过困守于江夏一隅之地。根本没有想那么多,也可谓是时也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