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在此时,又有斥候来报道:
“主公!延津渡口探报,曹仁将军发现,北岸大将文丑大军急撤,不知去向,请主公定夺。”
郭嘉欲言又止,这时曹操却反应过来,立刻道:“将此二人皆押下,严加看管!”
“主公!为何如此?我实无罪,此消息确切无疑啊,主公!”
那奸刺官大叫,但声音越来越远。
曹操道:
“此乃袁绍之计,定为其识破此奸刺官,遂有此计。”
郭嘉并未说话,他也拿不定主意,贾诩等皆不言语,显然也认为疑点颇多。
因为这太不可思议了,可以说不可能。
荀攸道:
“主公所言不差,此当为袁绍诱敌之计。若主公信,则或以曹仁出兵延津,或亲率大军攻袁绍大营,此二路兵马,其必皆有伏兵。”
这回就真不怪曹操多疑,也不怪荀攸计短,只怪事有蹊跷。
郭嘉道:
“如此,然也需派遣斥候,探明袁绍大军动向,知己知彼,方能料敌先机。”
其实郭嘉的意思,是不能确定此乃袁绍之计,应当仔细查探,予以分析。
说话委婉便是郭嘉每每献策,曹操皆从其言,而田丰、沮授等,则每每顶撞袁绍,使袁绍反感之因由。
这时贾诩也道:“奉孝之言极是,若袁绍果真设下伏兵,则或可将计就计以破之。”
听着二人之言,曹操大喜,遂命斥候全部出动,前往延津、白马二地。
而此时的袁绍大营,却比起以前更为戒备森严,只因袁绍三吐血之后,再受此打击,更是卧榻不起,连续两日没有进食了。
至于文丑,则真的乃受袁绍之令,回军去救邺城。
袁绍倒是自己想立刻回救,但船只被夺,王垕把船开到对岸,又为了不惊动黎阳兵马,竟直接将船弃于河中,上千艘船,全部顺流而下,不知去了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