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读书,就是为了在书本里,窥到不朽成圣的秘密。
于是,六岁的时候,他就寻到修“言”之中的儒者。
想要在“儒者”的指导下。
一修前贤之言道,在书本中,获得修为;
二受“儒者”教导,更简单的窥探到,三不朽,该如何做到。
教导老者的那位“儒者”,是人世间的一位大儒。
但他也只能教导老者如何从先贤留下的圣言中,获得修为。
立言,立德,立功,成就三不朽,这位大儒,亦在寻找道路。
老者在十八岁的时候,读书已是大乘,但他仍然没有找到做到三不朽的道路。
就算是和读书离的最近的“立言”,十八岁时的老者,依然找不到丝毫达成这条标准的路。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立言,为认知之最高境界,洞察万道之规律,内生不朽不灭之圣言。”
十八岁的老者,读书已有十五载有余,让他对不朽圣贤之言抒发己见,或成师、或着书,皆为易。
但让他创立出不朽不灭之圣言,那对于他来说,还是太过于困难了。
老者每一次尝试立言的时候,都是脑子一片空白。
尽管他读过很多的书。
但读的越多,老者越觉得,这“立言”之难,难于上青天。
十八岁的老者,在想,他无法“立言”,可能是因为只死读书,一直在书中求三不朽。
圣贤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老者觉得自己不能只在书中求三不朽,而应该,一边读书,一边多在外走走。
有了“立德”、“立功”,“立言”或许会更轻松些。
于是,老者也将寻找“立德”、“立功”的道路,放在心上。
他开始离开自己生活了十八年的地方,向着更加辽阔的世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