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十大帝王(十一)

这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有着极其大的关联。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太子李建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

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李建成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刘黑闼尝试拿回兵权。

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

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

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部将杀了李元吉。

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

年号“贞观”,开启了长达二十三年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登基仅22天,他这一生之中最大耻辱悄然降临。

突厥颉利可汉和突利小可汗起兵二十万,杀向大唐。

一路之上屠城灭村,攻破泾阳城,直逼大唐国都长安。

李世民收到战报时,急令尉迟恭前往泾阳。

尉迟恭只带着2万人马,一路急进,尉迟敬德抵达前线后立即组织反攻。

与突厥军队在泾阳打了一场恶战,尉迟敬德勇不可挡。

生擒敌军将领阿史德乌没啜,并且击杀突厥骑兵一千余人。

而突厥主力绕开泾阳,直逼长安。

公元626年,突厥二十万雄兵列阵于渭水北岸,旌旗飘飘数十里。

京城兵力空虚,长安为之戒严,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突厥攻至距长安仅四十里,京师震动,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

唐太宗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汉对话。

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

“哈哈哈,唐娃,本可汗听闻兄弟家变故,本可汗作为长辈过问一下家事不为过吧?”

“你,大唐之事就不劳可汗费心了,朕自有决断。”

李世民一口回绝,入侵中原,突厥人还说的如此厚颜无耻,李世民那个气啊。

不久后唐军赶至太宗背后,颉利可汗见到唐军军容大盛,又得知执失思力被擒,由是大惧。

两天后即八月三十日,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立刻斩杀白马立盟,一场大战终于偃旗息鼓。

小主,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杀白马与突厥可汗缔结渭水之盟,突厥兵于是退去。

渭水之盟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条件下的作战,为自己稳定局势,为发展经济积蓄力量赢得了时间。

是唐朝与突厥强弱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贞观三年,唐军与突厥军在白道展开大战,突厥被打败,屯营于碛。

贞观四年,唐将李靖进攻定襄,大破突厥。俘获杨正道及炀帝萧后将其送于长安。

突厥颉利可汗孤身逃走,随后李靖又指挥唐军击败突厥,斩首万余级。

俘获十多万突厥人,李积率领另一支唐军屯于碛口俘获五万多突厥人。

突厥颉利可汗骑千里马想要逃到吐谷浑,唐朝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生擒了突厥颉利可汗。

唐朝的版图扩大到了贝加尔湖以北,原属突厥的部落有的北附薛延陀有的西奔西域而来投降于唐朝的则非常多。

另外,梁国因内乱,梁师都被杀,驸马柴绍顺利取得朔方郡,至此,大唐完成统一。

贞观两字其词出自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政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

盘点至此,同时恭贺大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荣登千古一帝榜第三名。

下期再见!”

天幕关闭,万界之中大唐举国欢腾。各种言论用字幕显示在天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