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华夏古代科学学7

罢官期间郦道元开始着手为《水经》注疏事宜。

孝明帝正光五年起复郦道元,担任河南尹治理京城洛阳。

主要影响

政治:郦道元终身仕于北魏,为官期间严猛以治,不避权贵。

延昌四年,郦道元任东荆州刺史之时遇到宣武帝去世,胡太后临朝的变故。国势每况愈下,但他却不顾时势艰危和个人得失采用威猛为治的方法。

不因权势而改变规章制度,使蛮夷服其威名不敢为寇。他同时又建立庠序,树立向学风气,意图从文化上改变鲁阳这个落后地区的面貌。

司州牧,汝南王元悦嬖幸小人,丘念作恶多端,郦道元将丘念入狱。不惧胡太后的权威抢先处决丘念并揭发汝南王的奸恶而加以弹劾可谓刚正勇敢。

军事:孝昌年间徐州刺史元法僧在彭城反叛,郦道元受朝廷的派遣指挥了这次平叛的军事行动。军队到达涡阳后,叛军战败撤退,郦道元追逐讨伐。多有斩杀俘获。

此外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了历史上各地发生的大小战役战斗不下三百次。而且对作战双方不容忽视的地理条件如山岳,关隘,河川,渡口,桥梁,仓储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后人评其“开兵要地理之先河”。

小主,

重点记载了各地的重要关隘一百四十多处,为唐以后的《地理志》书所效仿并且明确提出了“关依人而固”的军事观点,堪称精辟。

地理:郦道元写成地理着作是当时一部空前的地理学巨着,它名义上是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此书不仅开创了古代写实地理学的历史而且在世界地理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后世学者对其不断的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一门学问——郦学。

郦道元作为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在《水经注》的序言中对前代的着名地理着作进行了许多点评,在编纂《水经注》时郦道元引用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多达480种,属于地理类的就有109种以及郦道元亲身考察所得到的资料,还有不少汉,魏时代的碑刻材料,这又是研究中国文明发展历史的极其宝贵的资料。

文学:郦道元在写《水经注》时所使用的文字新颖多变,不用陈词滥调。例如瀑布这个词汇,他绝不刻板地使用瀑布这个词汇而是根据瀑布的不同形象以变化无穷的文字来进行描述。

如“洪”“淤”“悬流”“悬水”“悬涧”“悬波”“飞清”“飞泉”等,让读者随时有新鲜生动之感。他也创造了许多维妙维肖的语言进行描写,又如对于溪泉水流的清澈现象,例如他在卷二十二《清水注》中说:“绿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矣,所谓渊无潜鳞也。”

卷三十七《澧水注》中则说:“水色清澈,漏石分沙。”除了自己创作生动的语言以外,郦道元还善于吸取别人的生动语言以丰富他自己的写作。

当今的不少游记选编以及语文课本中也常常选入此书中的精彩片段,这些也都说明《水经注》一书在文学上的造诣和价值。

后世影响

郦道元的着作在后世学者对其不断的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一门学问——郦学。

自从隋唐以来不少学者就已对进行研究,但郦学作为一门学问要到明朝以后才获得发展。

清乾隆时期由于先后出现了全祖望,赵一清,戴震三位郦学大师,郦学研究趋于极盛。

郦学研究先后出现了三个主要流派,首先是考据一流即关注文本本身的修补整理工作。

由于文字生动优美,长期来为士人所喜爱,因此明朝人钟惺,谭元春评点又发展出词章学派。

郦学研究中最后形成的是地理学派,因为记叙河流兼及自然地理,因此,到了清末以至民国,又有杨守敬,熊会贞师生二人尽毕生精力撰成《水经注疏》并绘制((水经注图》,是一部经世致用之书,属于地理学派。

地理学派的任务是如何发挥《水经注》的实际功效,使其更好发挥其价值。

史书评价:《魏书》:“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穆又多嫌忌,时论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