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增埋着头。
数着地上的蚂蚁。
她恨不得在地上找个缝,一头扎进去。
“美人勿哭。”魏王叹了一口气,“寡人又怎会不知战场凶险,可不得不为。若放任秦人攻城拔寨,寡人的魏国,岂剩国土?”
龙阳君知晓魏王心里是如何的恨魏无忌。
自然不可能在魏王面前提起魏无忌。
哪怕魏无忌再怎么能救魏国,也不能提及。
可若不想出一个解决办法,魏王始终要亲征,与秦人浴血奋战的。
她知晓,如今的地位是怎么来的。
若魏王这棵大树倒了。
恐怕她也会从云端,跌落到谷底。
甚至更惨。
所以,她有理由,也必须保住魏王的性命。
龙阳君想到了春申君。
如今春申君率领军队盘踞于函谷关附近。
要是让春申君逼近函谷关,促使秦人回援。
魏国的危机,不就解除了?
龙阳君将自己的想法魏王这么一说。
魏王听后,叹了一口气。
将西周君率领八万先锋军的消息,却被秦人覆灭的消息,告诉龙阳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春申君岂是不想攻下函谷关,而是她怕了。
怕秦人把她十来万军队,全部覆灭。
龙阳君也没了主意。
有臣子劝道,可派遣使者,向诸国求援。
魏王知晓,诸国肯定不愿救援。
毕竟在秦国攻打赵国前,她也是这般想法。
只是,这是唯一的办法。
不行,就只能与秦人决一死战。
于是,魏国使者,分别前往了韩,楚,齐,燕四国求援。
唯独没有去赵国。
龙阳君也开始打探春申君的底细。
最终,还真的让她探查出什么。
原来春申君伐秦,可是在楚王面前下了军令状的。
龙阳君思索一番,当即有了办法。
她花千金,买通楚王的一个妃子。
让妃子在楚王耳边吹枕边风。
龙阳君并没有让那妃子诋毁春申君,甚至让楚王命令春申君强攻秦国。
而是在楚王面前夸赞春申君,并且让春申君回来。
妃子言,“大王,春申君虽然才能比不上信陵君。但好歹也是大王的姐妹,同血同源的手足。而那信陵君,始终是个外人。如今春申君惧秦,盘踞于函谷关外,不愿意回来,只是抹不开面子,怕在楚国丢了人。大王何不给她一个台阶下,召她回来?既能保住大王的军队,又能保住春申君的性命。”
楚王一听,的确是这个道理。
毕竟是手足,哪能真的放任不管呢?
再者,十万大军还在春申君手里呢。
楚王当即下令。
派遣使者,前去知会春申君。
使者带着楚王的命令,前去苦口婆心的劝说春申君回去。
之前的承诺,不过是儿戏。
让春申君不要当回事。
未曾想,这命令却起了反作用。
原来她盘踞此地,是想着找出应对铁甲骑兵的办法。
结果楚王认为她惧秦。
虽然给了台阶。
但如果她就这么回去,天下人该如何看待她这个春申君。
黄歇肥嘟嘟的脸上,写满了认真。
她对使者说道:“君子之言,岂能不守?告诉大王!我必定拿下函谷关!”
黄歇将使者轰出营帐。
而后枕戈待旦,准备明日进攻函谷关。
这些时日,她的确想到一个办法。
那就是用牛与战车去冲撞铁甲骑兵。
待铁甲骑兵的势头减弱。
步卒再掩杀上去。
而函谷关这边。
也接到了赵姬的信件。
函谷关城墙上。
赵勋眺望着远方。
脚步声响起。
许寇的声音从背后响起,“赵将军,呼我前来,所为何事?”
“贵人那边,传来信件。”赵勋转身,从袖中掏出信件。
许寇几步上前,接过信,查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