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夏,打到了入冬。
韩国没打下来,倒是把嬴子楚熬得旧疾复发。
嬴子楚若是此时出事。
岂不是打击前方的士气。
赵姬压住怒火,对夏无且说道:“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要么治好大王,要么让大王撑过这场战争结束。不然,你就随大王去吧。”
他不想靠这种恐吓的手段,去逼迫别人。
那样是毫无作用且不明智的。
但是现在,也只有这个办法。
“诺!”
“退下吧。”
待两人退下,赵姬握着嬴子楚的手,看着她紧闭的双眼,低声呢喃道:“算我求你,你一定要撑下去。”
他想起什么,对宦官说道:“大王重病一事,不可让外人知晓。”
“我懂得。”
“知道就好。”赵姬接着说道:“去,传唤公子政前来。”
“诺。”
没过一会,嬴政匆匆而来。
见躺在病榻上的嬴子楚,焦急的走上前,“父亲,母亲这是……。”
“旧疾复发。”赵姬开口道:“你接替子楚,代为管理朝政。如今天气严寒,趁着水面没有结冰,速度安排人将取暖衣物从水路送至前线。”
小主,
“知道了,父亲。”
赵姬拉住嬴政的手,“政儿,虽然我不想说,但做好心理准备。也做好登基的准备。王位只能是你的,也必须是你的。”
他很严肃的说道:“还记得你小时候,我跟你说过的理想与信念吗?”
“孩儿时刻不忘。”
“记得就好。你下去吧,我想和你母亲单独待一会。”
“父亲。”
“嗯?”
“请保重身体。”
“放心好了。”赵姬一笑,“我还想看着你成为千古一帝。”
“我会努力的,父亲。”
为了破除僵局。
嬴政不仅将过冬的衣物,运输到前线。
还重新启用白起的部将。
让王陵带领驻守于赵秦边境的十万大军,前去支援围绕新郑的战场。
她将拿下新郑,视作破局的关键。
王稷,吕不韦,李信,王贲皆被楚国钳制。
而内守腾兵力不足以攻下新郑。
蒙骛的大军孤军深入。
虽然拖住了魏国支援韩国的脚步。
但难以啃下济阳这根硬骨头。
也无法支援韩国战场。
所以,破局的关键,只能在内守腾身上。
秦国需要尽快结束战斗。
如果还照原本计划,稳步推进。
秦国的确能嬴。
但一年内,是绝对分不出胜负的。
嬴子楚病重。
秦国现在缺的就是时间。
这场战斗,是该结束了。
要么拿下韩国,要么撤军。
撤军,不说赵姬不答应,嬴政也不想这么做。
明明在过一段时间,就能拿下韩国。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扛住了魏国,楚国给予的压力。
就这么撤军,属实让人难以甘心。
嬴政打算集中力量,帮助内守腾拿下新郑。
新郑与大梁城相邻。
只要拿下新郑,东进可以威胁魏国的大梁城。
如今魏国兵力全都在济阳一带。
只要兵指大梁。
魏国绝对会慌。
甚至放弃济阳的部署,防守大梁。
西进可以帮助吕不韦击溃春申君。
而后一路向西,拿下柏山。
从而对景瑜,昭方的大军实施反向包围。
至于赵国会不会趁此机会,对秦发起进攻。
嬴政丝毫不担心。
她知道赵国实际的掌控权,在赵姬身上,也在大同交易所身上。
在嬴政的命令下。
王陵带领十万大军开拔,奔赴南阳。
在嬴政三天一封信的催促,以及王陵想要建功立业,证明自身的情况下。
接近两个月的路程。
仅二十多日,便赶到了南阳。
与内守腾汇聚一处,不计代价的攻打新郑。
楚国也派遣了十五万新兵,打算援助魏国。
剿灭蒙骛的军队。
嬴政的观点,是新郑是整场战局的关键。
那楚王的观点就是魏国。
新郑即将失守。
而且有吕不韦,王翦在。
无论再怎么支援,只会让战局成为更深的泥潭。
不仅毫无助力,还会让楚国被迫陷入与秦国对拼国力的单方面较量。
这对于楚国而言,是极其不明智的。
如果帮助魏国解决掉蒙骛。
纵然新郑失守。
韩国沦陷。
也能与魏国一起,拿下新郑。
并且可以趁机分食韩国的土地。
再者,楚国也能从与秦国单方面比拼国力的对峙。
变成与魏国一起与秦国比拼国力。
楚国耗费国力变弱了,魏国也得变弱。
秦国自然也不用说。
三方就又重新回到了原点。
运气好,楚老二变成楚老大。
运气不好,最起码楚老二还是楚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