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五年里。

这些韩地豪门富商,只能依靠大秦的军队,保卫领土。

可大秦军队凭什么去保卫?

这些已经是这些韩地豪门富商的封地。

想要大秦军队出手。

那得看有多少‘诚意’。

可以这么说,大秦边军在五年之内,绝对富的流油。

这些韩地豪门富商,肯定不愿一直依靠大秦。

因为她们还有一个崇高的理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就是复辟韩国。

枪杆子还是握在手里最保险。

奉行广积粮,高铸墙,缓称王。

一边招募私兵,一边讨好大秦边军。

一边修筑城墙,囤积粮食。

这招募私兵,可是违反大秦律法的。

要想人不知,鬼不觉。

显然不可能。

只能有钱能使鬼推磨。

用钱财贿赂。

边军靠钱财壮大自身,然后与侵扰韩地豪门的蛮夷进行实战历练自身。

这一环最重要的一点是,那些投资者,大部分是韩地豪门富商。

心有复辟韩国之意图。

只要这些人发展壮大,绝对兵指大秦。

而就是这个时候,才是真正收尾的时候。

以平反之名,出兵剿贼!

这相当于先将没用的领土,送给韩地豪门富商发展。

待韩地豪门富商花费钱财,开垦好土地,修筑好城墙。

再引导她们谋反,也许都不需要引导。

她们本来就有反意。

等这些韩地豪门富商谋反后,便能以平反之名。

用这些人供奉多年的边军,将这些发展完善的领土,重新纳入大秦的版图。

如此,不仅解决了冥顽不灵,心怀不轨的韩人。

还能获得这些人的家产与开发好的封地领土。

边军又能增强自身实力,自给自足,甚至是减轻大秦的经济负担。

并且,无论这些韩地豪门富商是开垦,还是兴建城墙屋舍。

都能带动边关百姓的经济。

简直是一举多得。

这里面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谁来担任边军统帅。

如果边军真的被贿赂所收买,这无疑会形成对大秦不利的局面。

甚至是自掘坟墓。

嬴政喝了一口茶,“父亲以为,此战结束后,谁人可以驻守边关?蒙氏,吕不韦,王陵,王翦……。”

她深深看了一眼赵姬,“还是政的义妹,魏无知。”

蒙氏暂时属于中立阵营。

吕不韦,王陵不用多说。

王翦老油条一个。

谁都沾点边,却始终不明确态度。

而魏无知,自然是属于赵姬一伙。

边军发展壮大,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嬴政自然是想要试探赵姬一番。

想知道赵姬会安排谁,去担任边军统帅。

赵姬没有回答嬴政的话,而是转移话题道:“此次讨伐蛮夷后,我儿便是大秦的王了吧。”

嬴政点了点头,“本来政打算彻底剿灭蛮夷,可……明白了父亲的用途,政觉得应该给大,小月氏留条活路。”

“既然你已经是大秦的王,边防一事,理应多操些心。”

嬴政沉吟了几声,“父亲的意思是……?”

她站起身,对着赵姬行了一礼,“政明白了。多谢父亲成全。”

赵姬说这话的意思,很简单。

那就是不插手边防一事。

也就是说,只要嬴政想,安排谁担任边军主帅都可以。

这就是给嬴政一个掌握兵权的机会。

顿了顿,嬴政继续说道:“这三百六十四支千人队,实在有些多了。蒙氏十万人加上边军,总共不到二十万人。加上必须留守的将士。此次能前往草原讨伐蛮夷的,也只有一百五十支千人队。那另外的,难不成打算在秦国境地继续征兵?”

赵姬看了看嬴政,“自然。人无信不立。如果不给这些韩地豪门富商们,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我们又如何收割呢?”

“明白了。等明日政就下诏,前往韩地募兵。”

赵姬笑了笑,“在韩地募兵?”

他鼓起了掌,“好,此法好。不仅削减一些不稳定因素,还能借助蛮夷之力,让两地百姓同仇敌忾。”

听到赵姬的夸奖,嬴政并没有多少高兴的情绪。

反而很平淡的说道:“父亲不是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小报上,冠以诸夏之名讨伐不臣,而不是以秦的名义。父亲倒也不必把政当小孩子,哄政开心。”

嬴政低首,“政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只是父亲的光芒,挡住了政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