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天下何须卯金刀

并汉 做梦中 3915 字 27天前

然后又杀了有孕在身的董贵人。

这让拥护天子的人更加生气。

而他与朝廷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连荀彧也劝不住。

比如不满曹操行事的孔融。

竟也被曹操唆使郗虑。

以蔑视国法为由奏免孔融。

随后积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的曹操借郗虑的诬陷。

让人处死孔融。

并波及其一家。

曹操此举令天下震惊。

要知道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又是天下名士。

在重儒的背景下。

曹操无疑会成为众矢之的。

就连曾经支持曹操的颍川荀氏也渐渐疏远。

而被曹操控制在许县的刘协也惶惶不安。

他于是让人下密诏。

想逃离许县。

到荆州刘表处。

董承、剻良、刘备、张飞、文聘等人自然欣喜若狂。

于是尽心安排。

结果被董承府中的下人泄露给曹操。

一边与曹操离心离德。

一边是曹操气急败坏。

曾经曹操占据绝对优势都无法平息。

如今曹操只拥有数郡之地更无法持久。

于是曹操决定孤注一掷。

他率军与护送刘协逃离许县的剻良、文聘大军在潩水北侧发生战事。

刘协夹杂在两军中。

再次面临生死存亡。

只不过这次他没那么幸运了。

他知道众人争夺的目标是他。

所以他是跑不掉的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于是他在车厢内以指为笔,以血为墨,以衣带为简。

写下临死前最后一份诏书,并盖上天子印玺。

然后他将印玺与诏书交给太医令脂习、太医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

令他们务必要护送下诏给董先。

他算是明白了。

这天意不可违。

或许这是他能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为黔首有利的事。

就由董先终结这乱世吧。

平城的董先终于接到脂习、吉本等人送来的天子血诏。

他象征性的三辞三让之后。

由脂习等人代表刘协授予帝位。

董先登上帝位。

改行刘洪研究多年的公元纪年历法。

打着天子守国门的旗号,定都平城。

同时继续以汉为号。

众人为表区别。

以平城所在并州为由,称为并汉。

也有因平城地处北境,称为北汉。

另有人因为董先姓董,而称为董汉。

还有人希望董先承继的汉为汉之末朝,因而称为季汉。

刘协崩于潩水畔。

董先接血诏继位为汉帝。

消息传开。

无人感到惊奇。

从建安二年的汉水鱼腹藏书。

到后来的蚁列成文。

以及陨石降谶语。

在幕后人士的推波助澜下。

所有人都认为该由董先成为那个并汉者。

刘表初时不信有血诏。

直到脂习等人奉董先旨意。

携血诏传遍天下后。

他才慢慢接受现实。

而曹操见大势已去。

为保家族及友人。

于是负荆到平城请罪。

正当此时。

义从师赵云传来警讯。

当初战败逃窜出境的休屠各胡,及袁氏遗孽等人。

唆使前西部鲜卑大人蒲头携高车十二部及这些年被驱逐北漠的外族人来犯。

他们原本想着趁中原大乱,趁火打劫。

董先扶起曹操。

令其将功补过。

让曹操刘备孙权率本部人马出击。

与义从师赵云配合。

扞卫华夏。

出兵当日。

董先为出征将士授旗。

他告诉在场将士:

“阅兵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是要告诉众人,有先锋军保护,可以安心过日子。”

“出征不是为了流血牺牲,而是让人知道。”

“塞外之山与关内之山没有区别,只要被汉家朝廷掌控,就皆是我大汉江山。”

“同样的塞外之民与关内之民也没区别,只要服从汉家朝廷管理,就都是我大汉子民。”

同时董先还发布恩布令、求贤令、杀敌令。

“各诸侯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不乐者,勿强也。”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暴族欺我汉家,寇我北疆数十年,杀我黔首,辱我妻女,食我粮粟,今我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来也!今特发此令,凡敢持兵仗者,斩敌一人,首级送平城,文入桃山,武拜先锋。”

出征动员与三令一出。

举国皆动。

无人不思报国。

无人不为国分忧。

董先坐镇平城。

再次主动提出,为保汉号永传。

从自己开始实行虚君立宪制。

君主负责担任国家象征,仅有祭祀权。

同时还有召集召开协商、审议之权。

政务官由程序产生,有任期,并每年考核,

同时还需经资格委员会审定资格。

只要符合条件的人均可报名参选政务官。

并给各地有意向外扩张的氏族颁发境外私掠许可证。

让他们向四方扩充大汉领地。

时有人为董先主记:

先主继位,王在法下,界内平等。

权力法案,虚君立宪,分权制约。

代议监督,国吏清规,黔首督察。

市场有序,命脉国有,民生有依。

统筹协商,祭祀礼仪,帝君行使。

资格审议,宪议程序,帝君召集。

除此之外,帝君也需,自食其力。

各界代表,聚合宪议,共商国是。

国有国宪,各县小宪,十年一期。

少从多数,表决行使,宪政权力。

宪制程序,预算财权,还有审议。

军政言法,看似独立,实则统一。

年初汇报,过审执行,不过驳回。

改后重提,军法归宪,政言分立。

协商治理,谁上谁下,程序决定。

绩选治官,治官治理,高效专业。

民选言官,言官监督,为民请愿。

有事请法,司法属宪,两不相帮。

军在八边,殖民四夷,开疆拓土。

威慑四海,护佑国安,国强民安。

民安军强,军强国稳,拥军爱民。

土地国有,军农工商,百业并举。

有教无类,义务受学,因材施教。

各用其长,选拔用人,实行科举。

百工奇巧,格物致知,不唯经义。

身份地位,名利家世,一概平等。

生存权力,一切源头,求真务实。

帝守国门,定都平城,改称北汉。

东治改名,有福之州,简称福州。

夷州复名,互利共赢,简称瀛州。

汉室从此,除旧迎新,华夏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