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陷阱存在的问题,陆子龙对城外的陷阱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将部落城外50米-100米外的陷阱全部填平,只保留城外50米的陷阱。
填平所有“足步陷阱”,制造铁蒺藜来代替“足步陷阱”。
铁蒺藜,又叫四角钉,是中国古代军队常用的一种铁质带尖刺的撒布障碍物。
它有4根伸出的铁刺,长数寸,散落在地面后均有一根刺朝上,在古代战争中,将铁蒺藜撒布在地,用以迟滞敌军行动。
有的铁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绳串连,以便敷设和收取。我国在战国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铁蒺藜。
秦汉以后,铁蒺藜成为军队中常用的防御器材,除在道路、防御地带、城池四周布设外,部队驻营时,也在营区四周布设。
宋代以后,铁蒺藜的种类逐渐增多,如布设在水中的“铁菱角”,联缀于木板上的“地涩”,拦马用的“蹄”,在刺上涂敷毒药的“鬼箭”等。
铁蒺藜比起“足步陷阱”来说优势太多了。
它抛散非常方便,快捷。将铁蒺藜撤布于敌人必经之路,就能够使经过这里的敌人的脚被扎伤。
尤其是在这个原始时代,原始人一般不穿鞋,铁蒺藜能发挥最大的伤害和迟滞敌军行动的效果。
而且铁蒺藜,制造也很方便,采用浇筑法,只要先造好模子,再把铁汁倒进去,等到铁冷却凝固,从模具中取出,稍加打磨就算大功告成。
随着“鹿部落”的基础建设和军队建设,钢铁使用量直线上升。为了加大开采力度,他带人又去了几次铁矿山和铜矿山。
在一次采集铜山上的矿石时,陆子龙发现铜草花上有很多白蚁,跟着这些蚂蚁的踪迹,他找到了2个大型的白蚁巢,白蚁巢穴地面部分有方圆3平米,近10厘米高。
通过地上蚂蚁巢穴的规模,陆子龙判断白蚁洞穴地下部分会极其庞大。
他记得在电视中看到过一个节目, 为了研究蚂蚁洞穴的结构,科学家们准备了十多吨的水泥浇灌到了蚂蚁洞穴中。
并且也耗费了十天才完成了这项工程,又等了一个月凝固后,他们再次回到原处,将水泥块儿挖掘出来。
发现蚂蚁洞穴是一个覆盖了500平方米的区域,而它的深度也达到了地下8米。
见到了铜矿山中规模这样大的白蚁洞穴,陆子龙第一感觉是自己要发财了。
因为陆子龙想到了白银, 我国银矿品位普遍偏低,缺少大型银矿,我国的银矿以伴生银矿为主,尤其以银铅锌矿为多其保有储量占银矿储量的60%以上。
这座铜山想必也有大量的伴生银矿,但是以现在陆子龙的技术还没有办法开采这些银矿。但是,见到了白蚁后,他却有了新想法,通过白蚁来炼制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