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强大的推力,全部转化成了电磁力,与宏观原子的引力相互作用,从而推动小球的引力视界产生加速度。
从而带动小球一起运动!
这是集合了电磁力与引力技术,一种非常简单的组合应用,形成的新的驱动方式。
其核心是宏观原子的引力场被推动了,连带着小球同步运动。
实验数据很快就反馈到了地球号上,陆平将这次试验的各种参数进行了记录,然后建立了一个分析模型。
再将雨星的相关数据代入模型之中,很快就得到了他想要的数据。
陆平的计划就是在雨星的防护罩上,安装大量的超大功率聚变发动机。
驱动雨星的整个地磁场和人造引力场,然后带动着雨星进行亚光速飞行。
这个办法也不是他凭空想象出来的,借鉴了人类以前构想的超光速飞行设想。
由于时间膨胀效应的存在,物体自身不可能达到绝对的超光速。
因而人类的科学家构建了一种模型,那就是飞行器本身只以亚光速飞行,然后以强大的外力弯曲飞行器所处的空间。
假设一艘飞船要从A点飞往B点,AB之间的距离是十光秒。
如果以强大的引力将AB之间的空间进行弯曲,从而让AB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一光秒。
然后飞船本身以绝对的亚光速,只花费一秒的时间,就能跨越弯曲以后的距离。
飞船继续进行空间弯曲,飞往下一个十光秒之外的C点,然后AB两点之间的空间,没有了外力作用,将会重新恢复原样。
这样飞船本身的绝对速度还是亚光速,却在一秒之内就跨越了十光秒的距离,其相对速度就达到了10倍的光速。
这就是超光速飞行的一种实现方式,也称作曲率飞行。
继续假设,如果引力强大到能够将AB两点直接重合,这就不是空间弯曲,而是折叠空间。
相当于变相的打通了时光隧道。
这样会产生什么结果,目前还没有定论。弯曲空间还是有实现的科学依据,折叠空间二级文明连构建模型都做不到。
这些就是陆平构建模型的参考依据,他不能做到弯曲空间,但是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将雨星拉胯的飞行速度提升一个档次。
雨星文明之前已经给雨星构建了引力护罩,如今只需要将这个护罩好好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