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青州大乱

向来很少说话、习惯冷眼旁观的李千秋概括的更为精准:“两桩事其实就是一桩,无非是派官兵守住青州六郡的问题。

兵员倒还好说,先把那两万步兵分派下去,尽快接收各郡的防务,每郡大概可以分到三千多人。

六千精骑绝对不能打散,让他们暂时驻扎在济南郡震慑范进。

这六千精骑扼守着青州中部要塞,范进即便是有心抢肉吃,也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他从咸阳大营带出来的主力骑兵,这两年损失的七七八八,老兵估计所剩不到两千,去年新组建的骑兵不到一万骑,敢拉出来跟我们这支百战精骑扳手腕吗?

哼,量他还没那个胆。

秦幂新招募的八千骑兵,这几个月训练的卓有成效,进展比我们预料都快。

这些骑兵都是以前淘汰的兵源,本身都有着不俗的骑战底子,只不过单兵素质比我们现有的精骑稍逊一筹。

即便如此,在马背上长大的幽州儿郎也是远远强于中原那些半吊子的骑兵,哪怕是现在拉到青州也未必会输给范进的骑兵。

将军,不是我说你们,你和杨先生都过于谨小慎微。

青州兵以前都是骁勇善战的好兵,这十几年被梅念之吃空饷搞得乌烟瘴气,人心离散,才会不堪一击。

当兵的无非是想要安安稳稳混口饭吃,只要我们军饷发到位了,给他们升官发财的机会,接收的官员们能够一视同仁,他们也会乐意为我们效死卖命的。

看看信都河间以前是什么样子?再看看现在老百姓对我们的支持热度,几乎都快超过涿郡本地百姓了。

我们不让他们当兵,他们都抢着当兵守护胜利果实。

既然我们能够感化信都河间的百姓,何愁不能感化青州百姓呢?

先用这两万兵顶上去,然后在涿郡信都河间招募新兵,把那些保甲士兵都组织起来,组成个十万八万大军不在话下。

官员的问题其实更好解决。

涿郡本地十几个县的文武主官,大都是博学审慎精明干练的治国人才,随便一个人拉到郡官的位置上都能独当一面。

青州六郡名义上是郡,其实人口比涿郡一个县相差无几。

我提议尽快从各县遴选二十名官员,三天内遴选到位,十天内火速派往青州各郡任职,趁早把军政要务抓起来,迟则生变。”

杨千钟对李千秋这番真知灼见表示赞赏,他和张崇义习惯按最难的思维谋篇布局,有时候反而会把事情搞得复杂,李千秋这是抽丝剥茧化繁为简,倒是一条明路。

张崇义认为三天内遴选二十名精明能干的县官,着实仓促,十天内派出去任职难度更大。

杨千钟认为此事必须先听一下郡守张微等人的意见。

张崇义命府兵火速传诏涿郡三位主官过来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