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些日子不是供奉了一尊仙人么?朝廷让我们供奉的。”

县令忽然是想到了什么,他抓住士兵的肩膀,有些激动。

在这绝境之下。

除了求助神佛,还能做什么呢?

反抗?

凡人要如何反抗大神通者?

没有机会的。

“在,乌衣巷那边,大人,怎么了?”

士兵有些不解。

这个时候了,去找一尊泥塑雕像有什么用?

“走,我们去求祂,接受了全城百姓那么久的供奉,祂总不能坐视旁观。”

县令有些急切的说道。

安华县的百姓供奉了水德星君像那么久。

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供奉。

但此刻,除了找这个水德星君像之外,还有什么办法么?

没有办法了。

“是,大人。”

士兵也想到了,既然那泥塑雕像能够接受香火供奉,被朝廷推行。

那想来是有本事的修行者。

如果他能够救他们,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县令飞快的带着几个亲信来到了乌衣巷内建造的水德星君庙中。

在庙祝的安排下,领了三根高香。

来到那水德星君像之下。

神像下的香炉早已满是各式各样的香。

这就是宗教在这个时代的意义。

给绝望的人一种寄托,一种活下去的希望。

开朗一点的说法,是封建时代留给普通百姓的最后一抹温柔。

阴谋论一点的说法,就是上层的统治者怕你不想活了,没有省钱好用的牛马用了,就编个宗教告诉你有神看着捏,想死还有地狱捏。

但不管是哪种说法,都不能改变一种事实。

在这个绝望的时代。

对神灵的信仰和寄托,成了人们活下去的一点希望。

因为人在做天在看,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

这其实也是当初刘寄奴愿意答应邓儒推行水德星君信仰的原因之一。

天下的百姓需要这么一尊救苦救难的神来注视他们。

县令点燃高香。

撩开衣摆,直接在地上跪下,也不嫌脏乱,以示虔诚。

“神明啊,我们供奉您,虔诚的供奉您。”

“这么多天来,我们县的百姓从未有过一日缺过您的香火,少过您的供奉。”

“如今我们县城百姓遭此大难,恳请您展露慈悲心肠,救万民于水火。”

“若我们百姓有罪,您大可怪在下官一人身上,下官愿将此身血肉,尽皆供奉于您。”

县令在心中默默的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