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的钱够多,倒不是不行。问题是蒸汽机现在只是起步,维修保养、改进升级,都需要专门的人员。不是那么容易的,何况蒸汽机的价格不便宜,这么大一笔钱,买一个蒸汽机,可能也不符合寺工的规矩。”蒸汽机虽然是了不起的技术,但是张诚也没打算藏起来,如果有人出得起价格。张诚也是肯卖的。
“真是令人神往啊!”欧冶子渊说。
“工丞大人得便可以去张村走一走,亲眼看一看,张村应该有不少可看的东西。”张诚说着,想起这次自己还带了礼物来,于是把身边的一个小箱子推到欧冶子渊身边:“张村的一些新鲜玩意儿,请大人把玩。”
箱子里是一盏煤油灯,还有硫磺火柴和火镰等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欧冶子渊捧起这个煤油灯,陶瓷的油壶和琉璃灯罩,鎏金的灯芯调节器,很精致漂亮。欧冶子渊倒是没在意琉璃和陶瓷,反倒是对调节器上的那个螺旋很感兴趣,扭动了几下旋钮,看到灯芯上下升降,赞道——这个螺旋杆很精致啊!
那是自然,这玩意儿技术含量还很高呢。张诚想。张诚趋前,打开木箱的小油桶,把煤油注入油壶,盖上盖子。又拔下灯罩、把硫磺火柴靠近火刀燧石,火刀敲击了几下,燧石火星落在薄木片上,立时就有一小团火焰。用这片火柴点燃灯芯,把琉璃罩扣上去,这幽暗的室内就有了一团光。隔着琉璃罩,这光照向四面八方。
“很亮啊!”欧冶子渊赞。寺工也能制作油灯,不过寺工的油灯大多笨重,还需要扣一个罩子来引导烟气。眼前这个小油灯,轻便,明亮,却又没有太难闻的油烟。
“全都是张村所产。这个瓷的油壶,这个琉璃罩子,这个灯芯调节器,还有这个照明用油。都是张村不同工坊所产。哦,还有这个火柴和这个火刀。不同工坊出产之后,再组装起来,就成了这个油灯。”张诚说。
“这都是张村的学问所发展出来的。”张诚补了一句。
“和墨家所学大不相同啊!”欧冶子渊叹息。
“虽然学术基础不一样,但是若墨家之人来张村,一来是学得快,能把两家的学问融会贯通,二来,我们也欢迎墨家来到张村。”张诚说。
“所以你是来劝老夫带墨家的人去张村?”
“寺工丞大人得便,可以来张村看看,或者荣休之后,来张村讲学我们也是欢迎的。恕晚生唐突,墨家如果到了张村,必然会有更大的发展,张村欢迎各种学问,张苍大人已经在张村开课了。”
“你们已经请到了张苍?”
“张苍大人、公孙尼子先生正在广邀天下名师,来张村传授各家所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