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离所部千里东进,在上郡所携带的军粮已经消耗所剩无几,章邯所部在中原地带苦战数月,后勤也日渐紧张。始皇帝在世时候,出兵灭国,后勤补给都要民夫从关中运送。后来张诚创建第一车辆厂,秦军物资运送能力大为加强,但是粮秣的来源仍然是关中的秦仓。
当下天下大乱,关中到巨鹿一带仍有叛军余孽骚扰,关中粮道并不稳定,四十万大军的粮草,需要另行解决。
虽然孙子兵法中,主张“智将就食于敌”,还总结了一个理论,说“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说白了就是主张在占领区抢粮食,抢掠粮食补充大军后勤,一方面可以延长战线、延长作战时间,另一方面抢光占领区的粮草,破坏占领区的经济、让敌军也无法组织有效后勤,杀伤力还要比自己携带粮草进军敌国更有效。
但是对大秦来说,这些被叛军所占领的地方,仍然是大秦领土。在这里抢掠,破坏的是大秦的治理基础和民生经济。再说派出大军出去征粮,就要分散兵力、降低大军的战斗力。所以秦军早就不再使用就食于敌这种绝户计了。商鞅变法强化耕战,本质上就是强化大秦国内的供应保障能力,满足对外作战的需要。
在这一理论之下,章邯和王离的四十万大军的军粮来源,就要以中原地带的官仓为主,最近的能满足大军所用的官仓就是敖仓。敖仓作为国家战略粮仓,等级极高,开敖仓供应军需的权利就不在章邯这种外将手中,守卫敖仓的官员声称,你拿得到朝廷的批文,我按照批文给你供应粮食。你拿不到朝廷的批文,我拼了一死,也不能放半粒粮食出仓!意态极为坚定。
到这时候,章邯刑徒军已经离开咸阳一年多,在外久战,损耗已经不小。当初纠集起这支军队,曾经以皇帝的命令许诺刑徒军,说一路斩获,按照大秦军功封爵制度,斩首为功。给立功的刑徒自由、给立功的刑徒封爵,如今功劳已经验证,功劳册已经写就,但是确认功勋、封爵奖赏的权力在皇帝手中,皇帝不签字,这功劳册就只是一张废纸。而大军在外久久不赏功封爵,时间太久军心也会乱。
出兵日久,又不像当初王翦蒙恬一样有灭国得地的重大战果。咸阳城的君臣对这支在外的军队就很是不放心,胡亥和赵高隔几天就发函询问章邯你何时能平叛成功,消灭各地的叛军?你章邯的大军出函谷关已经一年多了,花费的时间比张楚建国覆灭的时间都要长,你到底在想什么?
后勤和军功这两大难题都需要咸阳方面解决,朝廷的疑虑也需要平复,一面合围巨鹿,章邯也派自己长史(参谋)司马欣回咸阳说明当前的军情、请求增兵、增补粮秣、确认军功。
此刻章邯虽然从朝廷文书上看到丞相冯去疾、李斯相继犯罪被杀,赵高担任中丞相,却对咸阳城内的政治气氛并不了解。只是按照之前始皇帝时代的规则,老老实实回去汇报、申请。全没想到自己这支大军离开咸阳一年多,咸阳的君臣已经完全变了样子。
咸阳城的大臣们是完全见不到胡亥的,没有人知道胡亥到底在哪座宫苑里,更没有人知道胡亥每天在忙些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任的中丞相赵高是完全不理睬各种政务的,无论是地方治理还是军情急报,赵高一概束之高阁。取代了冯去疾和李斯当上丞相的赵高,最关心的是如何把朝廷空出来的位置放上和自己亲厚的人,或者如何免去重臣,让自己亲厚的人取代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