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岁的纠结

荷姑娘 烟江帆影 1382 字 1个月前

我们小镇位于瓯江发源地,东西两溪环城逶迤蜿蜒,生生把小镇勾勒出一个葫芦型来。有那贪恋水的温柔忘了回家的孩子,总会被母亲追着耳提面命:“玩水,玩水。看你哪一天就掉到河里落了温州”。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被潮流挟裹着前行,个人在时代面前想要反抗就像螳臂当车,有些自不量力。就像卫红去温州,就像我去深圳。

?????1992年之前,我并没有想过要离开小镇去看外面的世界。我觉得我会像我母亲希望的一样,留在父母身边,做个承欢膝下的乖乖囡。

????卫红也一样,因为她家只有两姐妹,在那个多子多福,提倡英雄妈妈的时代,略显门庭冷落。虽然江浙一带有点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家里的女孩子能干的不少,掌握家庭财政大权的也是女性。可是一个家庭没有男丁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所以她早早的听从父母安排,招了个女婿进来顶门立户,最好尽快生个孩子是带把的。

?????卫红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这样设想的,家里养着几头猪,自己跟着舅妈搞副业穿棕板赚活钱。新婚的丈夫顶替母亲在责任田里忙碌,母亲带孩子,父亲工厂上班,举全家之力供养剑红。

?????小她两岁的剑红今年暑假刚参加完高考,也许因为女孩子特有的紧张情绪,没能金榜提名。家里父母的意思是看看能不能在父亲工作的五金厂找个活干,也许做上几年临时工,等父亲退休了就可以混个正式名额。

?????卫红对于剑红去工厂的事情是持反对态度的,她直着嗓子说“当年我初中毕业你们也说让我进工厂,问了一年都没有准信。我只能在家养猪穿棕板。我没有脑子读不好书,我认了。现在剑红高中毕业你也让她进工厂,且不说去不去的成,转不转的了正。剑红读书好,再复读一年,考个大学像隔壁周老师一样教书不好吗?”

?????卫红作为长女,在家里面还是有些发言权的,于是剑红又重新回到教室,开始了复读生涯。

?????1992年,这是一个有些慌乱的年代,就好像春天来临之际的田野,一声惊雷,仿佛一切都苏醒了。

?????农民离开了土地,工人离开了工厂,人潮像蚂蚁搬家一样的从山村到小镇。小镇到县城,县城到市里。反正每一个人都往更远的地方去前行。也许远方代表着希望,在远方,除了金钱还有诗歌。

??????这样的离开,这样的进城潮,有些是自己争取,有些是被迫离开。

?????卫红去温州的理由很简单,穿棕板一个月只能赚到40元钱,家里的猪一年出栏两头估计300元。而小姐妹在温州组装一次性打火机,1厘钱一只,多劳多得,有个小姐妹一个月就拿到了180元。她是奔着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