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介山景致

李言蹊也不恼怒,笑嘻嘻的骑马跟在后面,不过也不自讨没趣的上前攀谈。

介山绵延不绝,处处有景,进山以来,一行人颇有些应接不暇的感觉,从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到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既有殿庙、宫观式的宗教建筑;也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这样的园林建筑;甚至还有古营门、城池、营寨这样的古留遗迹建筑等。

从上山开始,就有一条蜿蜒的盘山路,是几百年来由佛道的信众们修建的,但到前山云峰寺的时候,再也没有能容纳马车行驶的道路,梅婧怡他们必须步行上山了。

三个人将马车寄存在云峰寺前,李言蹊也将马匹拴在了寺前的桩上,沿着上山的步道拾级而上,远远看着梅婧怡上山的背影,不远处是悬崖峭壁和在一重重山中藏着的古寺庙,山间则是清新的空气和隐隐的松柏味,李言蹊虽然嘴上笑嘻嘻的,但内心其实还是因为梅婧怡的斥责而有些抑郁的,现在,介山的好风光让李言蹊的坏心情一扫而光。

从过了云峰寺进入山门开始,这介山真可谓步步有景,景景有典,从云峰寺石佛殿,到马鸣菩萨殿、明王殿、天桥须弥殿、五龙峰五龙寺和大量宋代以前及宋、元、明时期的雕塑异彩纷呈,让李言蹊目不暇接。

普救亭外的大石上,那个名为小青的女婢正坐在上面气喘吁吁的,而梅婧怡正站在她旁边在说些什么。

心情变好的李言蹊紧走了几步,来到普救亭外,和煦的向他们打招呼,“好巧,青台兄,在这里我们又相遇了。”李言蹊装模作样的说道。

“哼。”梅婧怡看都不看李言蹊一眼。

不得不说,虽然在李言蹊看来,梅婧怡应该是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娇滴滴大小姐才对,但实际上却绝不是这样,从云峰寺到普救亭有几千米的山路,对于李言蹊和周护卫来说自然不在话下,但对于一个生活在古代的大家闺秀来说却真不容易。

这段山路下来,那名叫做小青的婢女早就累的筋疲力尽,摊在石头上不想动,但梅婧怡却像个没事人一样,气定神闲的站在一旁和小青说话,甚至在小青累的走不动想要休息的时候,准备去普救亭下面的普救殿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