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张若兰定

棘圜志 月湾的莎菈 1569 字 2天前

今天的张若兰一改往日的白衣胜雪,换上了大红喜服。思雨亲手为她梳妆,将一支镶嵌着红宝石的金钗插在发髻上。

"这是......"张若兰认出了这支金钗。

"是我亲生母亲的遗物。"思雨说,"太后说,这是母亲成亲时戴的。今天,该传给您了。"

张若兰眼中含泪:"思雨......"

"您一直都是我最好的娘。"思雨扶着她的手,"今天,我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这么叫了。"

济世堂外,鞭炮声此起彼伏。整条街都张灯结彩,挂满了红绸。不只是因为这是御医院院判的婚事,更因为张若兰和沈明轩在民间的声望。

"听说白衣堂的人都来了?"路人议论。

"可不是!各地分堂都派人来贺喜。"

"难得啊,堂主和院判终于正式成亲了。"

"是啊,这些年他们救了多少人,教出了多少好医者......"

花轿缓缓前行,沿途百姓纷纷献上祝福。有被他们救治过的病人,有受过指点的学徒,还有素未谋面但受过恩惠的百姓。

轿前,几个小女孩撒着花瓣。她们都是当年瘟疫中被救的孤儿,如今在济世堂学医。

"记得第一次见您时。"小翠在轿边说,"您还是那个冷冰冰的女医者。谁能想到......"

张若兰透过轿帘,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曾几何时,她也以为自己会就这样孤独一生。直到遇见他......

轿子转过一个弯,来到了城郊的一座道观。这里,是当年他们第一次合作救人的地方。

"为什么选在这里?"有人不解。

思雨笑着解释:"这是我爹娘的约定。他们说,既然是因为救人结缘,就该在这里完婚。"

道观前,沈明轩已经等候多时。他看着花轿渐近,想起当年在这里的场景: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一群染病的孤儿被送来道观。他们两人彻夜救治,配合默契。天亮时,他们相视一笑,那笑容里有惺惺相惜,也有心心相印。

"救命的恩人来了!"几个老道士迎出来,"还记得当年那些孩子吗?他们都长大了......"

确实,那些孩子如今都成才了。有的在济世堂学医,有的在白衣堂做事,个个都是社会的栋梁。

道观的大殿早已装扮一新。正中摆着一个古朴的药炉,这是他们特意安排的:不用花烛,而用药香证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午时分,阳光透过道观的琉璃瓦,洒在大殿中央。沈明轩和张若兰跪在蒲团上,面前的药炉中,沉香缓缓升腾。

太后派来的礼官宣读圣旨,廖大人作为证婚人站在一旁。但最动人的,是思雨捧着的那个特制香囊。

"这香囊里装的。"思雨说,"是我们一家三口这些年用过的每一种药材,一点点收集起来的。"

张若兰闻言,眼中泛起泪光。这些药材的香气,是他们共同的记忆:

救治病人的深夜,

研究医术的清晨,

教导学徒的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