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向花木兰,花木兰耸了耸肩。
这是我没想到的结果,我以为余七郎会说一些余家的丰功伟绩呢。
我想了想道:“余靖之后,余家还出过贵人吗?”
“没了。”
“听说北宋时期,童贯也来咱们这了。”
“童贯?谁呀?”
四驴子直接道:“老爷子,你家有族谱啥的吗?我们想看看,找出其中有名的,以后用于宣传咱们这块宝地,彰显人杰地灵。”
“有,五百块钱一本。”
“行,还有几本,我都要了。”
我大跌眼镜,早知道这么简单,我就不绕来绕去了。
四驴子对我挑眉,很显然,这一局他赢了。
余七郎对祖上的事没什么了解,手中的家谱也是变现的工具,将剩余的三本家谱都卖了。
我们带着家谱返回租的房子,准备研究一下。
家谱十分老旧,有的纸张粘连,有的纸张和筛子似的,全都是窟窿眼。
余家的家谱是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记录的,后面的内容都不用看,我只对祖先的考证有兴趣。
除了余靖的记载,族谱中还有一个人余春雷。
关于余春雷的记载,大多都是褒奖之词,其中真假难辨,这也是人之常情,除了赵悟空,没人会把祖先当过太监摆在桌面上。
不过透过褒奖之词,也能梳理出一些脉络。
族谱中记载了一段余春雷做善事的片段,说余春雷承蒙祖先庇佑,得到童老爷赏识,童老爷施恩余春雷,让余春雷成为本地最大的盐商。
余春雷知恩图报,每年端午节,余春雷在童府门口施恩百姓,每户赠盐半斤。
书中的原文是“民两列,一列沿江而下,不见其尾,一列位至山巅,蜿蜒曲折,如神龙下山。”
这里面有夸张的成分,意思是在童府排队领盐的人有两队,一队沿着江排,一列沿着山排,反正人很多。
四驴子道:“比我都能吹牛逼,还他妈干江里面去了,也不怕被老王八咬裤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