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原世界的大明能靖难成功,还真要得益于朱元璋为了捧朱允炆上位,自己就对勋贵集团大开杀戒,导致最后靖难之时能打的一个都没有。
李景隆这种逗比都能被派上前线去和朱棣硬扛,可见当时建文朝基本无人可用了。李景隆这逗比不但损失了朝廷几十万大军,最后还给朱棣开了城门。真不知道他是不是朱棣安排在建文身边的卧底。一下把建文朝的家底全祸祸干净了。把朱允炆卖了个干干净净。
朱棣继位后,李景隆被封为太子太师,赐功臣勋号,加柱国,增岁禄,列于群臣之首。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后世网络上被网友们戏称为大明战神。
而在这个时代的大明,这些统统都没有发生过,勋贵集团还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虽然不如明初之际武德充沛。其中滥竽充数者众多。但整体实力基本无损,这也是能够震慑住各大藩王的原因。
虽然这立国百年期间也有不怕死的藩王想搞事情,但无一例外,都被勋贵集团教做人。
这也要得益于朱标这一系和勋贵集团绑的太深,无论是哪个藩王上台当皇帝,第一个要铲除的就是这帮勋贵集团。
不铲除这些人,谁在这个皇位上都坐不安稳。所以这个时代的勋贵集团,是一股绝对不能忽视的能量。无论谁想造反,都要先过他们这一关。
王守仁自然也明白这些,但是他知道归知道,他本来就是朝廷命官,知道这些也不奇怪,但这话从夏文雨口中说出来,就显得很不简单了。
“小妹果然慧眼如炬,一眼是看穿了如今局势的关键。不错,正是因为这些淮西勋贵的存在,各地藩王才没有过分的举动。”
“但皇权的稳固,总不可能靠这些外人吧。先不说这些勋贵个个都是嚣张跋扈,酒瓤饭袋者众多。但就淮西勋贵武备松弛这一方面,就说明靠他们不是什么长远之计。”
夏文雨一听这话,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也是,立国一百多年,又常年无战事,你还真能指望现在的那些国公们个个都能像他们祖辈那样能征善战啊?
要不是他们骨架太大,看起来实在吓人。否则早就被人干翻了。看王守仁现在这态度,估计现在这些淮西勋贵内部早就腐朽不堪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夏文雨却没有接王守仁的话,而是打了个太极说道:“其实这事也不是一天两天才有的,百年弊病,岂能指望一朝解决。小妹相信陛下和朝中大臣心中早有定计。”
王守仁对这个回答很失望,但他也说不出什么来。夏文雨说的确实没错。百年弊病,怎么可能一下就解决?
想了一会,他又故意问道:“小妹觉得汉武帝的推恩令如何?现如今朝堂之中很多大臣都以为朝廷应该下推恩令,如果能够效仿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不消三代,藩王之患可除。”
夏文雨闻言一惊,急忙出言道:“万万不可,推恩令一出,天下藩王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