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机试作3型,第16次实验,开始!”
伴随着一名工程师的宣告,维加满脸肃穆的按下了启动按钮。
面前巨大的机械开始了运作,一个四四方方的金属底座上,水平于地面放置了一个直径5米的巨大金属圆盘,随着哐哐的机械声,用料敦实的金属盘势不可挡的顺时针转动了起来,带动着圆盘上等距固定着12个厚实的长方形金属盒。
圆盘每转动30度就停顿下来,一个机械顶升装置将圆盘90度位置上的金属盒子顶起30多厘米高,压入正上方的悬臂中,悬臂的下方开了和金属盒相同尺寸的孔洞,呲呲的蒸汽顺着金属盒子与悬臂的缝隙喷出,把机器附近搞得满是白色的气体。
加热了大概10秒后,蒸汽停止,机械顶升装置慢慢缩回,将加热至滚烫的金属盒子拉回圆盘上。
随后圆盘再次顺时针转动,90度位置则会换上一个新的盒子,被机械顶升装置顶起,如此往复。
冒着残余蒸汽的金属盒子转走后,逐渐冷却的同时开始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圆盘上120、150、180、210、240度的位置都各有一个顶升臂。
每个位置的顶升臂只会顶起对应标记的金属盒子,上升过程中机械卡扣被打开,并拉开盖子,将盒子里数十公斤的风味物质尽数倒出,顺着封闭的管道流向不远处突突工作的灌装机。
5个位置对应5台灌装机,对应5种风味。
随后用过的金属盒会被放置在一旁等待清洗,而在圆盘360度的位置上,重新灌满淡黄色工业糖的新盒子,则合上了盖子,等待下次轮回。
维加仔细的观察着圆盘运行的状况,蒸汽的强度,还有测量的金属盒温度,风味物质的纯度等等。
许久后,终于得出最终宣布:
“这次蒸汽的压力终于稳定了,金属盒里的糖在第8秒就全部融化成了液体,并且没有焦糖化。
我们成功了!”
两个星期的攻坚研发终于成功,数十名工程师和学徒都发出了欢呼,一个个的挂着黑眼圈,掰着指头算自己能得到多多少奖金。
维加也着实为他们自豪,自从两周前唐云子爵划定了新的发展方向,从卖营养膏变为了酱汁包,那原来临时拼凑出来的酱汁生产机器就难堪大用了。
通过导管生产的速度实在是太慢,几台产量加一起才够一台灌装机满负荷突突的。
而且一旦要更换需要生产的口味,还得将导流槽之类的全都拆下来清洗,否则就会污染酱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