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玄武门之变起因,神秘高手现身

夜幕降临,大安宫灯火通明,太上皇李渊的寝宫,歌舞升平,李渊这位大唐的开国皇帝回想过往,玄武门之变是他一生的痛。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二人命丧玄武门,自古皇位之争,手足相残,腥风血雨,至尊之位难道真的有那么大的诱惑力吗?

其实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也是被逼无奈,当时秦王府和太子府已经到斗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这个时刻的李渊无力调解,于是伙同心腹大臣裴寂秘密相商,李渊想到一个自以为绝妙的主意,能够实现秦王府和太子府共存,就是把大唐一分为二,让李世民回洛阳和李建成各占半壁江山,同时派裴寂跟随李世民前往封地,防止他起兵造反,另一边自己退位让太子顺利登基。

李渊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忽略了统一大势所趋,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大唐平定战乱,一统天下还没有几年呢,文武大臣和黎民百姓都不会答应。

再说李建成登基以后怎么可能容得下手握兵权的秦王,而李世民也不会乖乖等死,所以李渊的主意注定不会成功。

而李渊不知道是他和裴寂密谈的内容,第二天就传到了太子府和秦王府,太子府这边不会让李世民轻易回到洛阳的封地,他们认为秦王府的根基在洛阳,一旦放李世民回洛阳,就是放虎归山。

秦王府猛将如云,如果从洛阳起兵造反,整个大唐无人与他抗衡,反倒是在长安城的秦王府是最薄弱的,一千府兵不足为虑,即便李渊下旨放李世民回洛阳,半路上也要将其截杀,永绝后患。

秦王府这边不会乖乖束手就擒,文臣武将也偷摸聚集,房玄龄提出先发制人,埋伏于宫门之内,杀死太子和齐王,一劳永逸。

长孙无忌则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先按照李渊的旨意回到洛阳城,等李建成登基后再起兵造反。

这个时刻李世民也是犹豫不决,杜如晦站了出来,分析两个方案的得失,果断选择了房玄龄的方案。

回洛阳城等李建成登基后造反,不占大义,那就是乱臣贼子,因为太子即位是正统,家眷还困在长安城,风险太大。

发动玄武门之变,逼迫李渊退位,前提先立李世民为太子,到时候秦王登基也是正统,能堵天下攸攸之口。

房谋杜断为玄武门之变奠定了基础,从此大唐走向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