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后李承乾醒过来,听闻李宽的建议,大发雷霆,这是要害死本宫呀。
苏氏:“殿下慎怒,顾好自己,莫管他人。”
李承乾:“爱妃所言极是,本宫一定要振作起来,万不能让几个弟弟看了笑话。”
另一边魏王府,李泰悠闲的喝着茶水,听着手下禀报李承乾的伤势。
贞观十三年,李泰的老师王珪病逝,这对于李泰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
李泰:“岳父大人,下一步本王应该如何行事。”
阎立德:“太子留下脚疾,以他的性情断然不会放过秦王,一旦太子和秦王相争,殿下可坐收渔利,稳坐钓鱼台。”
李泰:“岳父此计甚好,本王就安心编纂书籍,坐山观虎斗。”
......
贞观十四年大唐三省六部的官员也迎来大变动。
门下省侍中魏征,直言进谏,推行王道,没有参与夺嫡,保持中立,一心只为大唐尽忠。
中书令岑文本,岑文本为吴王李恪之师,李恪就藩三年,贞观稻推广天下,江南熟,天下足,从此大唐再也没有灾荒之忧,岑文本有教化吴王之功,因而升任中书令。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尚书右仆射杜如晦,房谋杜断,二人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保持中立,而他们的儿子都在李宽的手下任职,内心自然而然偏向李宽。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因侯君集锒铛入狱,卸去吏部尚书之职位,然长孙无忌和李承乾有约,所以吏部还在太子手里。
工部尚书阎立德是李泰的岳父大人,工部当然就是李泰说了算。
礼部尚书李道宗,因为李宽阻止了其女李雪雁和亲吐蕃,虽未参与夺嫡,但内心也会站在李宽这边。
兵部尚书李绩,李世民的心腹大臣,没有参与夺嫡,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