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花堇体弱,但悟性是超乎常人的高,对于常人来说终生都难以领会的冥想之法,她仅用了数月便能熟练掌握了。
利用冥想法主观操控活灵力在灵脉中循环,使内循环可以更快速的运行。
花婆婆说这有助于使灵脉更强韧,也能变相的锻炼作为灵力源头和起始点的丹田源灵力。
花婆婆说过,通过修习冥想法,运行灵力循环来加强灵脉,人体内的源灵力总量便可以不断增长,而源灵力总量的多少,又关乎到参与内循环的活灵力的总量。
就像是一根水管,想要同一时间有更多的水流过,首先水源的供应要充足;其次就是水管的直径要变大,以此直接提升水管流量;又要提升水管壁的强韧度来承受水流带来的水压。
换算过来。
源灵力总量便是“水源”,灵脉的阔度就是“水管直径”,而灵脉的坚韧程度就是“水管壁强韧度”,要提升灵力总量,这三样缺一不可。
而这三样综合起来,便被总称为-灵脉强度。
而根据个人灵脉强度的高低,还可以将灵脉强度可以分为数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又可被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
最开始是“滴境”,一般刚能自理的小孩子都处于这个阶段,就像是名字一样,这个阶段的丹田源灵力总量在内景中看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光点,灵脉阔度像根头发丝,但用于带动小孩子的身体已经绰绰有余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灵脉强度也会自然增长,通常情况下,健康成人的灵脉强度都会自然成长至“流境”前期,这个阶段的源灵力在内景中看来是已经成长到榆钱大小的光点,灵脉阔度接近于笔芯,这样的灵脉强度足以带动成年人的身体,身体更强健一些的成年人可能会到达流境中期。
无论如何,只要不进行冥想法的修习,人的灵脉强度会一辈子停留在这个阶段,因为这对于人类的正常生活已经足够了。
流境之后的境界,都需要经过冥想法修习来逐步提升,每提升至一个境界以后,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提升至下一个境界。
到了河境,从内景中看,人的源灵力是指甲盖大小的光点,灵脉阔度尚且与正常人体表可见的青筋、血管相差无几。
据花婆婆所说,河境之上,还有“江”境,“海”境,“渊”境,“南冥”境,不过那对于花堇来说实在太过遥远,况且,只是寻常行医治疗,也用不到如此高的灵力储量。
花堇幼年时,灵脉甚至连滴境都无法达到,经过数年以来不断修习冥想之法,灵脉强度达到了滴境后期,这样也不过刚刚足够她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而花堇的滴境后期也和常理中的滴境后期有所不同-滴境后期,内景中的源灵力团应该已经接近榆钱大小,灵脉也应该近似于铅笔芯,呈现出一步即可跨入流境的样子才对,但花堇的内景中呈现的却是...
她丹田中的源灵力团已然接近指甲盖大小,此乃河境之标准,然而其灵脉,却仅有滴境前期头发丝般粗细,此乃“滴”境应有的灵脉宽度。两者相互结合,赋予了花堇滴境后期的灵脉强度。此乃一种花堇翻阅遍医书,亦无法查明之病症,源灵力团增长而灵脉宽度未增,遂形成如此畸形之灵脉结构,致使花堇源灵力充足而活灵力匮乏,稍一进行灵力外放,活灵力便会消耗殆尽,不可避免地触动源灵力。
花堇现在能够动用灵力外放的程度,大概也就是粗略的灵力内检,再分出额外的灵力去修补他人灵脉,自然就会触动源灵力。
“奶奶,当时病患已伤致灵脉,如若不救,误了时间,恐怕会落得下半辈子的残疾。”花堇语气虚弱道,她说的确实没错,灵脉链接全身,灵脉长时间无法正常流通很可能会导致身体某部分与主体失去联系,造成终身的残疾。
“奶奶,小堇没做错。”花堇与花婆婆对视,目光却异常坚定。
“他是如此,小堇你又何尝不是?”花婆婆握起花堇冰凉的手,“源灵力空虚会导致全身灵脉衰微,时间长了可就是不可逆的全身瘫痪,你就一点都不怕吗?”
“不怕。”花堇摇摇头,“奶奶您不是说过嘛,我们作为医生,就是要尽己所能地让病患痊愈,当初决定跟您修习医术之时我就已经做好觉悟了。”
“而且,我相信奶奶您的医术,就算小堇断气了,只要还没化成灵气归天,您都能把小堇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