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又见刺秦,又见身死国灭

于是,在后来的时间里,他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整顿吏治,削弱地方诸侯的势力,推行郡县制,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同时,他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培养忠诚的将领和士兵,打造一支强大的他整顿吏治,削弱地方诸侯的势力,推行郡县制,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同时,他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培养忠诚的将领和士兵,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嬴政还注重文化统一,推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和货币,促进了各地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他广纳贤才,招徕各国的智者和能人,为秦国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努力下,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嬴政以其坚定的决心和卓越的才能,先后灭掉了六国,实现了天下的大一统。

荆轲刺秦事件成为了秦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促使嬴政更加坚定地推行中央集权和统一政策。这一事件也改变了天下的格局,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后来秦国的统一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百代皆行秦政治奠定了基础,其统一的制度和文化影响深远。嬴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被尊称为秦始皇。他的功绩被后人铭记,而荆轲刺秦事件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传奇故事,激发了无数人的想象和思考。

公元前 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车马浩荡,旌旗猎猎。在这支庞大的队伍中,有一位身怀国仇家恨的青年,他便是西汉初名臣张良。

张良,字子房,出身韩国贵族。其祖父张开地曾为韩昭侯、韩宣惠王、襄哀王时期的丞相,父亲张平亦是相厘王、悼惠王的丞相。然而,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家破人亡,因此,他立下誓言,要刺杀秦始皇,为国家报仇。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张良曾在淮阳学礼,后在东方结识了仓海,二人共同密谋刺杀行动。张良甚至不顾弟弟去世未安葬,散尽家财,只为找到一位力士,并为他打造了一只重达 120斤的大铁锤。

一切准备就绪后,张良带着力士回到国内,密切关注秦始皇东巡的行踪。当得知秦始皇即将出行时,他们开始寻找合适的埋伏地点。经过深思熟虑,张良最终选择了博浪沙。这里地理位置独特,路面沙丘起伏,秦始皇的车队速度会因此减缓。此外,北面是黄河,南面是官渡河,芦苇丛生,有利于逃跑。

秦始皇的马车由六匹马拉动,被称为“天子六驾”,与大臣的“四驾”有所区别。然而,为了自身安全,秦始皇早有防备,他准备了多辆副车,每辆都由六匹马拉动,以迷惑潜在的刺客。这一策略据说是由秦国国尉尉缭提出的。

当秦始皇的车架临近博浪沙时,张良和力士已做好了狙击的准备。他们紧张地等待着目标的出现,然而,由于秦始皇的精心安排,刺客们最终击中的是伪装的车驾。

秦始皇勃然大怒,下令全国缉捕刺客。在这次刺秦事件中,荆轲和高渐离都抱着必死的决心,而唯有张良在行刺失败后成功逃脱。他躲过了秦始皇“大索天下”的追捕,继续着他的复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