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禄:是的,我们要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和人员的合理安排。
时间来到了一个紧张的时刻,镇南君赢垚与史禄围坐在工地上临时搭建的营帐内,面对着桌上摊开的工程图纸和详尽的施工报告,他们即将做出一次影响灵渠修建的重要决策。
赢垚紧锁眉头,目光凝视着图纸,严肃地说道:“史禄,此次灵渠修建工程进展顺利,但眼下我们遇到了一个关键问题,需要你的专业见解。”
史禄恭敬地回应道:“镇南君,我必当竭尽所能,为您提供最佳建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赢垚指着图纸上的南渠说道:“在此处,地质条件复杂异常,我们原计划的施工方法可能遭遇困难。你对此有何想法?”
史禄沉思片刻,然后说道:“根据我的经验和对地质的深入分析,我认为我们可考虑采用一种新的挖掘技术,以应对这一挑战。”
赢垚追问道:“具体是何种技术?”
史禄详细解释道:“此技术名为‘分层挖掘法’。我们先挖掘浅层,再逐步深入,如此可减少对地质结构的影响,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赢垚担忧地问道:“然而,如此做法是否会延长施工时间和增加成本呢?”
史禄点头表示认同:“诚然,这一方法的确会对施工时间和成本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远考虑,它能避免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保障灵渠的质量与耐久性。”
赢垚稍作思考,权衡利弊后说道:“你所言甚是,我们不能仅顾及眼前利益,质量与稳定性至关重要。”
史禄进一步阐述道:“灵渠的修建关乎国家的未来,我们必须确保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短暂的困难换来的将是长久的受益。”
赢垚微微颔首,目光坚定地说:“既然如此,就按照你的建议实施‘分层挖掘法’。同时,调配更多人力和物力,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史禄感激地说道:“感谢镇南君的信任与支持,我定不负所托。”
在这次重要决策的对话中,赢垚与史禄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智慧与决断力。他们以灵渠的质量和稳定性为首要考量,为工程的成功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分层挖掘法的实施,灵渠的修建工作继续有条不紊地展开,他们的决策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赢垚:灵渠的修建对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意义重大。
史禄:我深知这一点,所以我们会竭尽全力,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赢垚:有你这样的人才,是国家之幸。
史禄:镇南君谬赞了,我会继续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赢垚和史禄的共同努力下,灵渠的修建工作稳步推进,他们的智慧和决心将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运河的轮廓逐渐显现,河水在其中流淌,为秦军的给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史禄和赢垚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项工程,解决百越之战的补给问题。他们的决心和毅力感染了每一个参与建设的人,大家**协力,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条运河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
在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开始到结束,灵渠各处时常苗下史禄与镇南君赢垚的身影。有时一同站在高处,俯瞰着身下的山水景色。史禄指着远方的江河,向镇南君赢垚介绍道:“你看,那条流淌的江河便是湘江,它发源于兴安东面的海洋河,流向由南向北。而另一边的大溶江,则是漓江的源头,它的流向是由北向南。”
赢垚点点头,示意史禄继续讲解。
史禄接着说道:“而我们眼前的这条线路,便是即将建成的运河灵渠。它将湘江和漓江连接在一起,其流向由东向西,巧妙地改变了江水的自然流向。”
赢垚不禁感叹:“这灵渠的设计真是精巧,如此一来,便可使江水畅通无阻。”
史禄笑了笑,说道:“没错,灵渠的修建后将不仅方便了交通运输,更是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两人望着灵渠,心中充满兴奋之情。赢垚与史禄站在湘漓之水交汇处,详细地讨论着灵渠的建设方案。
赢垚:史禄大人,灵渠主体工程的规划至关重要。北渠作为湘江新道,需全由人工开凿,与湘江故道平行。你对此有何见解?
史禄:开凿北渠的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精确测量地形,确保渠槽的位置和坡度合适,以保证水流畅通。
赢垚:嗯,分水塘的铧嘴分流和大小天坪坝的引流设计也需精心考量,以实现合理的水流分配。
史禄:所言甚是。铧嘴的形状和大小会影响分水效果,而天坪坝的高度和位置则决定了引流的水量。
赢垚:南渠的建设亦不可忽视。自南陡口起,途经严关,直至溶江镇的灵河口入漓江,其长度约 33.15公里。如何确保南渠的引水和通航能力?
史禄:南渠的引水关键在于合理选择和整治自然河流。我们可以利用始安水、石龙江、马尿河等河流的水源,并对其进行疏浚和加固。
赢垚:甚好。对于南渠的航道宽度和水深,你有何建议?
史禄:航道宽度应根据船只通行需求确定,一般来说,8至 15米的宽度可满足大部分运输需求。水深则需根据不同河段的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船只安全行驶。
赢垚:始安水入口以下的河段,我们要特别注意航道的弯曲设计,以减少水流阻力。
史禄:英明。此外,灵渠干流的整治也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清理河床的卵石和泥沙,加深水道,以提高通航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赢垚:嗯,工程所需的人力和物资要提前筹备,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史禄:放心,我会制定详细的计划,并组织工匠和民夫投入建设。
赢垚:史禄大人,灵渠的建设关系到秦军的给养和战局的胜负,务必精益求精。
史禄:臣定当不辱使命,竭尽所能完成灵渠的建设,为陛下和秦军的胜利贡献力量!
镇南君与史禄继续深入交流,他们探讨着这些河流的特点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镇南君指着地图上的西岭河,说道:“这条西岭河发源于海阳山脉西北支北缘,流经多个村庄,最终注入石龙江。它是一条山区河流,河床为卵石,上游还建有白云头和东方红水库。”
史禄点头表示认同,接着说道:“灵水也是源于海阳山脉西北支北缘,它有两个源头,东流汇合后经岩洞流出,注入请水河。这条河虽然不长,但流域面积不小。”
镇南君又指着梅村水说道:“梅村水源于越城岭东支南缘,流经一些村庄后注入灵河。”
史禄接着说:“建里水也发源于越城岭东支南缘,它的流域面积有 17.3平方公里。太平寨水则源于越城岭山脉东支南缘,建有太平寨水库。”
他们继续讨论着其他河流,镇南君说:“马尿河的流域面积较大,但河岸常受水灾。古龙洞水和塘堡水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沙江则因为河水渗入河床,被称为干河。”
史禄感慨道:“这些河流如同大地的血脉,滋养着这片土地。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们,合理利用水资源。”
镇南君点头赞同:“是的,河流的生态环境对于农业、渔业和居民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水利规划,确保河流的可持续发展。”
镇南君赢垚和史禄站在灵渠的渠首,眺望着蜿蜒流淌的河水。
赢垚指着灵渠说道:“史禄,你看这灵渠渠首海拔高程为 212.08米,而灵河口的海拔高程为 181.8米,如此高差形成的平均纵坡为 1.09‰。”
史禄点头表示认同,接着说道:“多年来,灵渠的水位变化也颇为有趣。平均水位为 184.10米,而多年平均最高水位达到了 186.97米,最低水位则是 183.76米。尤其是极端最高水位,曾在 1985年 5月 27日达到了 188.52米,而极端最低水位则出现在 1964年 12月 30日,为 183.57米。”
赢垚若有所思地说:“这些水位的变化,反映了灵渠水文特征的多样性。而多年平均流量为 11.39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可达 343.38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仅为 1.26立方米每秒。其中,极端最大流量出现在 1976年 5月 15日,达到了 662立方米每秒,而极端最小流量则是在 1989年 12月 20日,仅有 0.35立方米每秒。”
史禄感慨道:“如此巨大的流量变化,着实让人惊叹。这也说明了灵渠水能理论蕴藏量颇为可观,达到了 3570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有 630千瓦。”
赢垚总结道:“对,灵渠的水文特征复杂多样,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