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和辑百越

吕后掌权后,汉朝与南越国的关系发生了以下一些重要变化:

首先,吕后对南越国采取了强硬和限制的政策。她颁布诏令禁止向南越国出售铁器等重要物资,这使得南越国的经济和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双方贸易几乎停滞,引发了南越国的不满。

其次,赵佗多次遣使抗议但遭吕后拒绝,导致双方关系紧张加剧。赵佗认为汉朝的做法是对南越国的不尊重和挑衅,双方矛盾不断升级。

然后,吕后甚至试图通过军事手段征服南越国,调兵遣将,这进一步激化了两国之间的冲突。而赵佗凭借军事才能成功击退汉军,使得汉朝的军事行动失败。

最后,赵佗在这种情况下不再愿意受汉朝束缚,决定自立**,与汉朝分庭抗礼,双方关系陷入低谷。总之,吕后掌权后的一系列举措使得原本就较为复杂的汉越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和对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佗士气高昂,决定不再受汉朝的束缚,毅然自立**。吕后对此束手无策,因为此时汉朝内部动荡不安,根本无法调动大规模的军队进行征讨。因此,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佗的势力逐渐壮大。

在公元前 179年,赵佗历经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吕后的离世。他在这场与吕后的权力较量中,凭借着自己的坚韧和耐心,成功地熬过了与吕后的这场争斗。在一个庄重而严肃的场所,赢垚和赵佗相对而坐,两人面色凝重,正认真地商量着关于和辑百越以及建立南越国政制度优化:之事。

赢垚神情专注地说道:“起初我们是以‘国人相辅’,‘以其党为假守’,用中原人来进行统治。但长久如此下去,必定会与当地的越人首领产生利害冲突,这无疑会对我们的南越政权构成严重威胁啊。”赵佗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目光中透露出思索。

他们看到这种局势后,很快意识到必须吸收当地有威望的越人首领到南越国的中央来参与政权管理。于是,南越王室积极行动起来,吸纳了众多其他越人在军队和政权中担任官职。像归义侯郑严和田甲、驰义侯何遣、赵郎都稽、湘长侯桂林监居翁、瓯骆佐将黄同、嘹侯毕取、揭阳县令史定等。

除此之外,在越人部落强盛的地方,赵佗还果断采取分封越人首领为王的策略,让“诸雒将主民如故”,比如在交趾地区分封的西于王便是如此。

与此同时,岭南百越部落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与中原华夏部落大不相同。赵佗深知若中原人歧视越人的不同习俗,必然会挫伤岭南人民的感情。所以,赵佗带头尊重和顺从岭南风俗习惯,他甚至公开宣称自己是“蛮夷大长老”,还毅然脱掉了中原的官服,换上了越人的服饰。

为了促进和睦,通婚成为重要举措。赵氏政权对此高度重视,南越王室以身作则,带头与岭南越人通婚。像南越明王赵婴齐就娶了越女为妻,生下儿子建德,还封为高昌侯。由此,中原人与岭南人的民间通婚也变得更为普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外来的中原人与当地的岭南人关系较为融洽。

而对于越人“自治”,赵氏王朝采取了极为灵活的治理方式。在交趾一带,地广人稀且山林密布,部落势力极为强盛,有着雒王、雒侯、雒将等组织。赵佗在击破瓯雒国的“安阳王”后,仅仅派遣官吏前去“典主”,也就是主持当地的政事,对于其社会组织的中、下层结构,则基本保持原状,没有进行根本性的触动。“诸雒将主民如故”,这无疑是明智的决策。由于当地社会组织的中、上层结构没有改变,其上层结构也难以彻底改变。所以,后来当南越王朝仿照汉廷中央分封诸侯王时,采取了较为灵活的做法,在交趾地区分封了一个西于王。这个西于王是秦时西瓯君的后裔,在当地有着相当的影响和号召力。南越王朝封他为王,让他“自治”一块地方,以安抚他不致反叛,并通过他来约束当地越人。为了进一步笼络人心,赵氏王朝还时常给这些越人首领赠送礼物,以示抚慰之意。赵佗“以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事实也证明,赵氏王朝的这些做法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在一间光线稍显昏暗但氛围庄重的屋子里,赢垚与赵佗正面对面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