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枭雄殒命

临终之前,李继迁将自己的儿子李德明叫到了自己的身前。他对李德明嘱咐道:“我死之后你必须立马向宋朝上表请求归附,一次不行就再请,即使宋朝那边拒绝你一百次也不能停,直到那边同意为止。”

随后,李继迁又对张浦等人说道:“你们和我一同起兵,我与诸位早已如同骨肉兄弟,我儿德明还年轻,望诸位能够同心辅佐他。我们如今占据灵、夏之地,虽无法和宋辽相提并论,但如果能够审时度势却也足以定鼎一方,如能守住祖宗的这份基业,我当死而无憾!”

说完,李继迁就此撒手人寰,享年四十一岁。

对于这个人,我们还需要多说什么吗?有鉴于我在前面说了很多对李继迁同志“大不敬”的话,在他告别历史舞台的时候我很是愿意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立场上为他说点好话。

这个在十九岁之时带领区区数十人起兵反抗宋朝的年轻人用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他的先祖拓跋思恭都没能达成的伟大的成就,说他是党项族历史上最伟大的人其实毫不为过。或许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更配得上这个名号,但无可否认的是,李元昊是站在他爷爷李继迁以及他父亲李德明的肩膀上才建立起了不世之功。若真的要论及白手起家,李元昊未必能强得过李继迁。

这番话或许会让一些人感到不爽,其实我对李继迁的态度在前面那么多的叙述里就已经显露无遗,可是承认李继迁的伟大和强大其实并不丢人也不可耻,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此人就是一个天生的军事家、战略家、谋略家,甚至是一个极其出色的心理学家,一个百炼成钢的强者,如果不是因为党项这个民族先天的历史缺陷,如果李继迁是更早之前的匈奴人、突厥人抑或是契丹人,那么他的成就绝不止于此,他极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耶律阿保机甚至比之更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我个人看来,李继迁身上最值得让人佩服的其实是他的精神属性,是他那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意志力。在这二十余年的征战里,尤其是在前十余年的时间里,李继迁无数次遭受过近乎于毁灭性质的打击,他无数次地战败,无数次地惊慌逃命,无数次地伤心绝望,甚至于他的妻子和母亲都替他做了挡箭牌,但命运的这些考验和打击都没能将他打倒在地,他总是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站立了起来并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

李继迁完全凭借自己的一双手和一张嘴为自己的民族建立起了一个在今后与宋辽两大强国鼎足而立的帝国,放眼古今中外,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多。或许确实有一些人能够与他一较高下,但这些人里面有几个是真正意义上的白手起家?有几个没有借助或求助于外国或外部势力的支援?有几个不是世家子弟抑或没有通过联姻为自己捞取了大把的政治和军事利益?有,但少之又少。也许有人会说辽国就是李继迁的外部援手,但在整个起兵反宋的过程中,辽国可曾给过李继迁军事援助?可曾派遣过什么军事顾问?可曾出兵帮助他李继迁攻打宋朝?都没有,有的不过是一些虚幻的官职和头衔,有的不过是一番鼓励他多给宋朝添点恶心事的殷切期待。李继迁确实勉强算个党项贵族,可事实上如果不是李继捧和他的叔叔们内斗,李继迁这一辈子都别想有什么出头之日。

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个战士,作为一个党项人,李继迁是完全可以骄傲着离开这个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