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现在有何结果?

天下之人各有所长,因此不宜一概而论。

结合大秦帝国的具体情况,自然需要进行细致的分类。

例如在商业方面,如果委派儒家背景的人士负责,可能会因过于纠结细节而导致巨大损失。

这便是赵牧未在章台宫直接向始皇帝禀报此事的原因。

其中牵涉到的事务错综复杂,尽管他能够解释得十分清楚,具体实施起来仍然无从下手。

为了筹备新的科举制度的筛选和考试工作,赵牧整整忙了一个通宵。

直到天明,他才长长地伸了个懒腰,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神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大秦帝国必然能选拔出许多英才俊杰!

用过早饭后,赵牧手持奏折前往咸阳宫上朝。

殿前,百官整齐列队,向始皇帝行礼齐声说道:“臣等参见始皇陛下。”

“免礼。”

“谢陛下。”

整个夜晚,始皇帝也都在想着昨夜赵牧提出的事务。

今 会伊始,他便立刻询问对策:“牧儿!”

赵牧连忙从行列中走出,行礼回应:“儿臣在此。”

始皇帝高声道:“朕命你构思解决之道,现在有何结果?”

赵牧取出袖中的奏折,答道:“父皇,儿臣已将所有构想写在这份奏折中,请您过目。”

“噢!”

始皇帝饶有兴致地说:“快呈上来。”

“遵命。”

宦官赵高迅速将奏折递到皇帝手上。

只是略扫一眼,始皇帝便露出震惊的神情。

随着阅读的深入,心中的震撼愈发浓烈。

赵牧此计确能使大秦筛选贤才,为帝国注入新鲜力量。

“好!果然高明!”

始皇帝紧紧握着奏折,脸上洋溢着笑意,高声夸赞。

满朝文武好奇地看着这位皇帝。

他们都不明白这份奏折究竟写了什么。

赵牧躬身道:“启禀父皇,儿臣所拟定的科举法,旨在取天下有专长者效力大秦帝国。”

“科举制度分为乡试、县考、群考、大考、殿考,逐层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