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个时辰后,高蓉已经在那两名下人的掩护下出了“王府”,而且已经坐进了高尚进的军营,高廉出许城之时,曾特意嘱咐过他,让他住进军营,一是能安定军心,也能提防有人对军权下手,还能借助军营来保护自己。起初,高尚进不以为意,但,当霍庆中回到许城之后,高尚进越想越觉得,父亲的话极有道理,便直接搬进了军营里住着,高蓉自然也是知道的。
只是,让高蓉没想到的是,高廉居然也已带着两千在辰亭关“侥幸逃生”的士卒,进了城,她一直在临时王府里住着,若不是高家的人给她传递些消息,她还能去哪里听得到外边的事儿?李苕可从来不会主动跟他提及这些“外务”。
“混蛋!老子现在就去王府,宰了李苕这个吃里扒外,忘恩负义的狗贼!”高尚进大声道。
高廉心里也有些慌,他从辰亭回许城,这一路行来,刚过汲新,便被邓大中率军拦住,幸亏有李胤给他的令牌和书信,不然,他就被邓大中给一叉子刺死在汲新了。邓大中见了宁王令牌,又看了高廉捎给他的书信,确信是王爷把高廉放回许城,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一路骂骂咧咧,亲自率军把高廉给送到了许城外,又命令围城军卒,让开一条路,放高廉进了许城。然后又特意去找杨世奇说明高廉回了许城的事儿。
杨世奇一身紫铜甲,生的八尺之躯,白净面庞,国字脸,威风凛凛却又透着几分睿智,无论是那份气势,还是那一身的气质,一看便知,典型是个文武双全的大将之才。
杨世奇听闻是宁王放高廉回许城,不禁低头沉思片刻,便露出一抹释然的笑意,急忙令副将带人佯装追击,还特意让火炮军,朝城墙上军旗最密集的所在,打了几炮。
其实,要是真狠下心来一鼓作气,这几日下来,许城的城墙早就被炸的千疮百孔,有不少地方已经被炸的出现了很大的缺口,只要集中炮火猛轰两轮,这城墙肯定会坍塌,宁王军就能一举攻入城中。
但,眼下宁王还没有完全打通到许城的通路,并没有给他下攻占许城的命令。而且,城中叛军还有不少,若是贸然攻城,宁王军肯定能夺下许城,但,伤亡肯定也不小。杨世奇料定李胤肯定是想借着围攻许城,吸引各方目光的同时,先把除了徐郡,颖河两郡,其它中州各军彻底掌控起来,如今已定陈郡,等打下许城,叛军只能向西退却到颖河郡了,到那时,再一鼓作气,彻底歼灭。不过,眼下叛军主要首脑已全都在许城,只等王爷一到,将许城攻破,叛军也就随之瓦解了,倒是能少费不少力气。
不说杨世奇如何盘算,只说高廉回到许城军中,原本正跟儿子高尚进,和几名心腹校尉商谈日后出路。高廉知道,李胤一向说话算话,他如果真能杀了李苕主动投降,李胤肯定会保他活命,就算皇帝不同意,李胤都一样会那么做。不过,李苕毕竟是他的外甥,又是女……曾经的女婿,还是由他高廉一手扶植起来,让他杀李苕,他心里还是下不得决心。
不过,高蓉来了,而且是从王府逃出来的,高蓉把李苕说给她的话,原原本本学给了高家父子,却并没说李苕要逼她改嫁给霍庆中得事儿,她心里还在想,那应该是李苕气头上说的混话。
高尚进听完大怒,当即就要带兵去王府杀李苕。高蓉虽恼恨李苕,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一个母亲,哪能舍得让旁人杀自己的孩子?忙一把扯住高尚进,哀求道:“苕儿那头脑,哪里能想到这些?必是那霍庆中和张泽楷之流,从旁挑拨所致,只需杀了那霍、张几个小人,苕儿……”。
“他改不了!而且,他与我,都活不成!”高廉突然打断他道。
“大哥!”高蓉心里一惊,她自幼便听大哥高廉的话,大哥也待她极好。
“我和他死,你与尚进才能活。就算眼下他不死,你我、尚进都得死,你我死后,他没了倚仗,一样还是死!而且从他的属下刺杀太子那一日开始,他就已然是必死之局,皇帝和护龙卫不会让他活着,呵呵……我自问,一身才学不比陈文锦差,可……呵呵,眼界却没有陈文锦高明啊,竟然选了李苕这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东西辅佐。”高廉眼角通红,但表面却很平静。
“大哥……”。
“尚进!去召集所有部署,我高廉一生都在为高家算计,如今已是末路,也该为天下百姓做点事了!咱们就算拼死,也要除掉霍庆中,绝不能让他继续牵连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