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陛下从谏如流

江山百美图 李瀚清 1833 字 9天前

沈弼赶紧扶住陈文锦道:“不敢不敢!可万万当不得丞相如此。昔日,沈某曾见宁王几副字,一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二者,家国天下;三者: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弼虽不肖,常思宁王此三语,可惜,昔日不得所悟。”

“哦?是宁王李胤所言?此人年纪虽只弱冠,这心怀,却堪比古往今来之圣贤。秦某愧不及也。”秦钟业很是敬佩的赞道。

“呵呵,昔日沈某也是浑浑噩噩,不知轻重,不辩主次,前日遭逢变乱,险些丧命,身在狱中时,静坐独思,究竟是为何会让高廉之乱,能危害如此之巨,偶然想起宁王这几副字来,这才稍有明悟。”沈弼苦笑一声 ,倒是很坦然。

“宁王不独其才可压当世,便是这般胸怀,也堪称世间少有啊!”老太师也是深有感触。

“咳咳……宁王此等胸怀,让朕这一国之君,都颇觉汗颜啊。沈爱卿,朝廷取贤,多先择老成持重,经验丰富之吏擢升,卿今日却劝朕多取年轻士子,这是何故?”隆德皇追问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陛下,臣之所以劝陛下取年轻士子为吏,是因年轻人有张力,敢闯,敢拼搏,有那份雄心,敢为了自己的想法去尝试,懂变通!相较而言,年长者,则多守旧,凡事喜循规蹈矩,依旧例,少创新,缺乏了那份锐利进取之心。可世间万事,古往今来,哪有完全相同,一成不变的?若人人皆循规蹈矩,事事遵循古典,怕是如今天下还过着茹毛饮血的野蛮日子,何来这金碧辉煌?何来这雕梁画栋?何来这锦绣文章,何来这日新月异?年轻人缺的,不是经验,经验虽能让人少走弯路,也会予人桎梏,使人裹足不前 难有进取。其实,年轻人少的是一份稳重 若陛下取年轻人入吏,精心培养,使其磨砺个三年五载,心性越发稳重,且还不曾将心中那份进取之心磨灭,如此,即可有创新之力,也能有老成之态。”沈弼今日如同开了神智,滔滔不绝,有理有据。

“哈哈哈……好一个沈弼啊,还真是士别三日,让朕都刮目相看了!朕失太子而识宁王之胸怀,失高廉而得陈文锦之谋,失韦孝宽又得秦钟业之直,失袁凤山而得你沈卿之变!幸甚!朕之大幸,唐之幸甚”。隆德皇看着眼前这一个个尽心辅佐的能臣,心里欣慰不已,当即开口道:“传旨,令慕容灼速速派员核定官吏政绩,择优堪用者,誊录名录,备述仔细,呈报内阁阅览公议,此事便交尚书令沈弼抉择。另外,乔太师桃李满天下,可择门生弟子,德才俱佳者,推荐入朝,由丞相定夺取舍。”

“臣等谨遵圣意,必不负陛下所望。”众人赶紧领旨。

陈文锦见隆德皇确实是有振奋之心,当即又道:“陛下,如今朝野所用官吏,正如沈尚书所言,多出世家之门,良莠不齐,吏制不清,百姓颇有怨言,臣请陛下下旨,分派护龙阁和御史,暗中分赴各州郡查探吏治,优者彰其德,赏其功,举其才;劣者,则扬其恶,罢其爵,惩其罪;广开监察之路,赏罚严明,以还吏治之清明;再诏刑部,复核有异议之案,是百姓有冤可伸,有屈可诉,有法可依,挽回百姓,对朝廷信服之心。”

“准奏,传旨御史大夫魏无羡,令其分派巡按御史,分赴各处查察吏治,护龙阁会派人协同,一经查出,无论官爵大小,一律就地免职,下狱问罪。再着刑部尚书杨守道,派员分赴各州郡,审核狱政,务必使沉冤昭雪,那些罔顾人命,糊涂审案的庸吏,一样免职问罪,不可姑息。”隆德皇今日是带了脑子的,还真是从善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