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任命魏徵

在东宫那古色古香、弥漫着淡淡墨香的书房内,魏徵正端坐在那张雕花精美的案桌之前。他右手轻握着一支毛笔,笔尖在洁白如雪的纸张上缓缓地划过,留下一行行或飘逸洒脱、或刚劲有力的字迹。此刻,魏徵微微抬起头来,目光透过窗户投向远方那片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

只见那朵朵白云悠悠飘荡,变幻着各种奇妙的形状。魏徵凝视着这片天空,思绪渐渐飘远,往昔的回忆如同潮水一般涌上心头。他不禁喃喃自语道:“那时候,太子殿下还是个眼神清澈如水、笑容纯真无邪的大眼睛男孩呢。那时的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就是整个大唐未来的希望所在!”

他缓缓地转过头来,那深邃而锐利的目光如同两道闪电一般,直直地落在了正端坐在书桌前专注阅读着书籍的太子李承乾身上。此时的李承乾似乎完全沉浸在了书中的世界里,对于外界的一切都浑然不觉。

站在一旁的魏徵静静地凝视着这位年轻的太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轻轻地开口说道:“太子啊,经过这几次与您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老臣发现您其实并非如众人所说的那般无可救药。虽然之前您或许曾有过一些过错,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只要我们能够齐心协力、用心去引导您,老臣坚信,以您的聪慧和天赋,必定能够改过自新,踏上正道,最终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大责任!”说到这里,魏徵的语气变得越发坚定起来,仿佛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望。

李承乾缓缓地抬起头来,他那明亮如星的眼眸之中,瞬间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之色。只见他微微皱起眉头,用略带迟疑的口吻问道:“魏大人,您……当真如此认为吗?”

魏徵微笑着,语气坚定:“是的,太子。你之所以放荡不羁,并非本性所致,而是受魏王影响,自信心缺失所致。但现在的你,已经在慢慢改变。”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他轻轻点头:“魏大人,您的教诲,我铭记在心。”

此时,宫殿内的朝堂上,李世民正坐在龙椅上,他对群臣说:“太子的脚虽然有疾,但并不妨碍行走。我绝不会因为魏王的存在而改变继承人的决定,开启夺嫡之祸。”

群臣闻言,纷纷欢喜雀跃,呼声响彻殿宇。

其中一位大臣激动地高声喊道:“皇上英明啊!您如此圣明睿智、雄才大略,实乃我朝之幸事,更是天下万民之福祉啊!”另一位大臣也紧接着附和道:“是啊是啊,魏徵大人尽心竭力辅佐太子殿下,这无疑是我大唐江山社稷的无上福气呀!”

李世民目光扫过群臣,然后落在魏徵身上,他会心一笑。

李世民目光炯炯地注视着眼前单膝跪地的魏徵,脸上露出欣慰而赞赏的笑容,缓声道:“魏徵啊,你的辅佐之功可谓是居功至伟!想当初,那太子迷途深陷,行为乖张,险些酿成大祸。幸得有你挺身而出,以刚正不阿之态,直言进谏,悉心教导,方才使得太子幡然醒悟,重回正道。此乃大功一件呐!”

说到此处,李世民微微停顿,若有所思地继续说道:“更为重要的是,因你的不懈努力和睿智建言,成功稳定了我大唐江山的根基,将那潜在的宫廷风波消弭于无形之中。如此功绩,实非寻常人所能及也!这所有的一切成果,皆在朕的预料之内。”

魏徵听闻此言,不敢有丝毫怠慢,依旧保持着单膝跪地的姿势,毕恭毕敬地回应道:“皇上谬赞了,微臣不过是尽自己所能,履行臣子应尽的职责罢了。能为皇上排忧解难,乃是微臣的荣幸。只要皇上一声令下,微臣定当肝脑涂地,万死不辞!”其言辞恳切,语气坚定,令人动容。

李世民面带微笑,目光慈祥地看着眼前之人,缓声道:“爱卿啊,你此次可谓是为我大唐精心挑选了一位极为合适的辅佐之才呀!此人之能、其德之行,皆可为国之栋梁,实乃我大唐之幸事。如此一来,不仅是当下社稷得以稳固,更是为我大唐的未来,铺设出了一条宽广且光明的康庄大道。朕心甚慰呐!”

此时的朝堂之上,气氛庄重肃穆却又洋溢着满满的希望之光。魏徵微微躬身行礼,谦逊道:“陛下过誉了,臣不过是尽臣子本分罢了。能为大唐觅得贤才,亦是臣之所愿。”站在一旁的李承乾则显得有些激动,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但同时亦感受到了来自太宗皇帝的深厚信任与期许。

唐太宗李世民轻轻摆了摆手,朗声道:“爱卿不必自谦,你的功绩朕都看在眼里。有你们这些忠良之士齐心协力,我大唐何愁不能长治久安、繁荣昌盛?朕相信,在诸位贤臣的辅佐之下,我大唐必将迎来一个更为辉煌灿烂的明天!”说罢,他那威严的目光扫视全场,众大臣纷纷颔首称是,心中满是对大唐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整个朝堂之上,仿佛都被这股积极向上的氛围所笼罩,一幅宏伟壮丽的大唐盛世蓝图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