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儿静静地听着主子的吩咐,心里也明白此刻局势的严峻性。只见她微微颔首,表示明白了王皇后的意思。
王皇后继续说道:“所以,明天一大早,你就悄悄出宫,亲自前往感业寺一趟。务必要找到武照,并将我的旨意传达给她,让她尽快做好回宫的准备。记住,此事关系重大,千万不可泄露半点风声!”
翠儿郑重地点点头,应道:“娘娘放心,奴婢一定不负重托,办好这件事情。”
夜更深了,王皇后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默默祈祷着这次计划能够顺利成功……
翠儿微微颔首,神色坚定地说道:“娘娘请放心,奴婢必定全力以赴,不辜负娘娘所托之重任。”
次日黎明时分,晨曦微露,整个皇宫还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翠儿轻手轻脚地起身,仔细地装扮起来。她换上一身朴素的平民服饰,将头发梳成寻常女子的发髻,又用一块灰色的头巾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灵动的眼睛。一切准备就绪后,翠儿悄悄地打开宫门,如同一只敏捷的猫儿一般,迅速融入到宫外熙攘的人群之中。
一路疾行,不多时便来到了位于京城郊外的感业寺。这座寺庙依山而建,环境清幽,香烟袅袅。踏入寺门,翠儿放轻脚步,穿过庭院和回廊,终于找到了正在佛堂内诵经的武照。只见武照身着一袭洁白的素衣,身姿婀娜,正虔诚地跪在佛像前,口中念念有词。虽然岁月在她那清丽的面庞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依然难掩其天生丽质,只是如今更多了几分历经风雨后的沧桑与沉稳。
此时,一名小尼姑快步走来,轻声对武照说道:“师傅,门外有人求见。”武照闻言缓缓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之色,但很快恢复平静,起身随小尼姑向外走去。
武照听闻此言,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涟漪,满是疑惑与惊讶交织在一起。然而,她很快便镇定下来,跟随着小尼缓缓地走向那座庄严肃穆的会客厅。
当踏入厅门时,只见一名身着翠绿衣裳、面容姣好的女子正恭敬地站在那里。此女正是翠儿,她一见武照到来,立刻向前迎去,恭谨地行了个礼,轻声说道:“武姑娘安好,妾身乃是皇后娘娘宫中之人。今日得见姑娘,实乃幸事。”
武照心中猛地一惊,脸上却依旧保持着平静如水的神色,微笑着回应道:“原来是姐姐大驾光临,小妹有失远迎,还望姐姐莫要怪罪。只是不知姐姐此番前来,究竟所谓何事呢?”
翠儿小心翼翼地环视了一下四周,确认没有旁人之后,这才稍稍凑近武照一些,将声音压得极低,仿佛生怕被人偷听了去一般,悄声说道:“武姑娘有所不知,皇后娘娘现今在宫中的处境可谓是举步维艰啊!那萧淑妃仗着圣上的宠爱,愈发嚣张跋扈起来,甚至妄图谋取皇后之位。皇后娘娘深知形势危急,故而派妾身前来,请姑娘回宫相助于她,共渡难关。”
武照听闻此言后,不禁微微皱起了那如柳叶般细长的眉毛,面露难色道:“回宫?我如今的身份尴尬,又怎能有资格重回那宫廷之中呢?”她的声音略微颤抖着,生怕这小丫头和她的主人听不懂她只是客气客气。
一旁的翠儿见状,急忙向前迈进一步,满脸焦急地说道:“娘娘可是特意吩咐过奴婢的呀!她说只要您愿意,便可以即刻开始蓄养长发,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到来即可。”
武照听后,并未立刻回应,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当中。她那双美丽而深邃的眼眸中,此刻正闪烁着一丝极为复杂的神色——有犹豫、有纠结、亦有着对未知前途的迷茫和恐惧。当然这都是演给王皇后的宫女们看得,她得让王皇后对她打消了敌意。
过了好一会儿,武照才缓缓开口道:“这……此事着实非同小可啊!关乎我的身家性命以及未来命运走向,我必须要深思熟虑一番才行。”说完,她轻轻叹了口气,似乎内心正在经历一场激烈的挣扎。
见此情形,翠儿赶忙再次上前一步,凑近武照耳边轻声劝道:“武姑娘啊,皇后娘娘都已经这般说了。只要您能够重新回到宫中,她定然会力保您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而且眼下娘娘自身也处于危急关头,实在是需要您的援手相助啊!还望您看在往日的情分之上,莫要拒绝这番好意呀。”
武照轻咬嘴唇,“我在这感业寺中,每日青灯古佛,本已心灰意冷。但皇后娘娘既然相邀,我自当考虑。”
翠儿见武照有所松动,赶忙说道:“那还请武姑娘尽快蓄发,娘娘会安排好一切。”
武照微微点头,“好,烦请姐姐转告皇后娘娘,就说武照感激娘娘的厚爱。”
翠儿离开感业寺后,武照独自回到房间,心中思绪万千。她想起了曾经在宫中的日子,那些荣耀与争斗,如今又有了重回宫廷的机会,她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赌注,但她不甘心就此在这寺中度过一生。
于是,武照开始悄悄地蓄发。她每天都会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头发一点点变长,心中的期待也越来越强烈。
而王皇后在宫中,每日也是焦急地等待着消息。终于,翠儿回宫复命。
“娘娘,奴婢已将话带到,武姑娘愿意蓄发,等待回宫。”翠儿说道。
王皇后长舒一口气,“但愿她能助本宫度过此劫。”
日子一天天过去,武照的头发渐渐长了起来。而宫中的局势也愈发紧张,萧淑妃步步紧逼,王皇后如坐针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