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个多月的走访,吴亦恒他们选择了三个地区:一个是乌市的远郊的一个小镇;另外两个分别是克拉市和布津市的郊外。
光伏发电项目落地要有前提四个条件:第一就是要有土地;第二是项目20公里之内要有供电局110千伏的变电站;第三是附近有一定的用电量消纳;第四则是符合环保的要求。
新省是大兔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地广人稀,大部分都是戈壁沙漠,对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用地倒是容易满足。再者就是在戈壁沙漠上建造光伏发电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小,基本上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所以,项目落地的前第一和第四个条件基本上不成问题,李凡高一行要勘察的主要内容就是第二和第三个条件,项目所在地附近有110千伏的变电站,可以让项目和当地供电局的电网进行并网,并存有电力负荷的消纳容量。进而设计光伏发电项目的输送电网,确定项目电力升压站的位置。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多了。
李凡高率领的技术小组首先要测试的是光伏发电六大系统的受耐性。民间对新省的气温有句话非常生动地总结,“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抱着火炉吃西瓜”。意思就是说,昼夜的温差极大,中午还穿薄纱,晚上就要守着火炉取暖了。
再者新省冬季和夏季的温差又非常之大,最低温可达零下二十几度,夏天热的时候可以达到40多度。这样的天气对设备的选型方面有极高的要求。
第二个难点就是项目输送电网的抗压性,在这样的地区建立输送电网,需要提前预测雪天和冰冻对电网的损害以及压力,比在江南及苏省的要求高多了。
第三就是抗风能力,众所周知,沙漠是有沙漠风暴存在的。一旦出现大风,那电网的承受能力就成为了关键。
总而言之,李凡高一行不但要在三个预选的区域进行实地勘察,还要收集所在地的天气、地理等资料,再进行综合的分析,从中选出最优选的地点进行项目的建设。
李凡高一行先到先坐飞机到乌市。到达乌市已经是下午的5点。乌市三月的天气还很寒冷,,最低温度摄氏零下七八度,最高温度也是只有10°左右。李凡高一行五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来到预订的酒店,安顿下来后已是下午6点多。
这时太阳还高高地挂在空中,就于如江南的中午,几人大感新奇。其实这也是新省的一大特色,直到晚上八九点,太阳才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