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除非是闻名天下的大儒,或者声名远扬的猛将,曹操一般不会轻易单独接见。
都是由程昱先行接待,再安排合适的时间,曹操统一见上一次。
曹操听闻,倍感意外。
啥人啊,这么牛气?
还非得自己亲自接见才行。
曹操今日心情不错,便点头笑道:“行,那你现在就把他带来。”
“诺,属下遵命!”
程昱赶忙转身离开。
不多时,程昱返回,带着一人走进大堂。
来者是一位身背长弓,腰插短戟,身高约八尺有余,满脸虬须的彪形大汉。
曹操定睛看去,总觉得此人的装扮,跟典韦有些相似。
唯一不同的,便是其背后的长弓。
一般长弓不离身之人,皆是射术出众的牛人。
比如黄忠!
程昱拱手道:“禀主公,此人乃是来自辽东的壮士太史子义,听闻主公广纳贤才,且不计出身,不究过往,故而千里迢迢来投。”
“太史子义?”
曹操微微一愣,随即脸色骤变,心中狂喜。
我去!
太史子义,那不就是太史慈嘛!
曹操曾是洛阳八校尉之一。
身为洛阳有名的街溜子,曹操对于太史慈的名号与事迹,可谓是再熟悉不过。
熹平末年,公元178年。
太史慈在青州东莱郡为郡守效命。
彼时,东莱郡守与青州牧之间产生了矛盾,青州牧上奏章弹劾郡守。
郡守得知后,派遣太史慈前去拦截奏章。
太史慈马不停蹄地赶赴洛阳,在宫门前拦住了青州牧派来送奏章的人。
一番劝说无果后,太史慈这个猛人,竟然在宫门前将那人斩杀。
要知道,在天子脚下杀人,这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寻常人连想都不敢想,可太史慈却做了。
随后,他便遭到了宫中御林军的追杀。
但太史慈毫无惧色,凭借着手中的双戟和长弓,从洛阳城东一路拼杀至城西,最后扬长而去。
可以说,太史慈当年在洛阳干的这件牛逼哄哄大事,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然而,从那以后,太史慈就销声匿迹了。
可谓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曹操激动得再也无法安坐于椅上,急忙起身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