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我们釜山和罗津的青楼都要去

颜思齐与李旦平辈论交,所以李国助叫他叔,而不是哥。

然而杨天生、陈衷纪、张弘等人与颜思齐又是兄弟相称。

李国助却叫他们哥。

尽管这明显有些操蛋,但他还是坚持这么称呼他们。

毕竟他始终觉得,他们跟他爹的年龄相差太大,地位也有些悬殊。

好在杨天生等人对此也并不在意,反而因为被李国助称为哥哥,而对他倍加照顾。

“你爹把你托付给我,我又怎么敢把你一个人留在船上呢?”

颜思齐摸了摸李国助的头顶,咧嘴笑了笑。

李国助对于被摸头,是深恶痛绝,而又相当无奈的。

于是他连忙退开两步,说道:“我去船舱看书了。”

颜思齐一怔,很快像是明白了什么,轻笑一声道:“去吧。”

李国助如蒙大赦,连忙转身跑进了船舱。

颜思齐看他那副样子,不由摇头轻笑:“这小子……”

走进自己的专用船舱,李国助点亮油灯。

接着,他拿起枕旁的一本装帧精美的西式书籍,躺在床上阅读起来。

此书名为《炮兵技艺》,出版于1600年,作者是英国人托马斯·史密斯。

他是都铎时代的最后一位炮学作者。

他的书也是最接近当代的炮学着作。

作为一本力图以数学指导火炮设计和运用的着作,这本书是难得写的比较吸引人的。

它也是对都铎时代的英国炮学的一部总结性作品。

李国助在设计和铸造那12门6磅铜炮时,从这部书中得到了不少启发。

这本书是现任英国商馆长理查德·考克斯送给李国助的。

这位绅士与李旦父子的交情不可谓不深厚。

事实上,四百年后研究李旦父子的史料,主要就是出自考克斯的日记。

倘若当初三浦按针成功离开日本的话,考克斯就会接替他成为李国助的西学老师。

即使如今这件事并未发生,李国助依然从考克斯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

它们包括英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

但最重要的,还是关于英国及欧洲大陆的近况。

这本《炮兵技艺》是纯英文的。

不过李国助阅读起来显然没有任何障碍。

前世的积累,加上今生的学习和实践,使他的英文水平达到了相当可观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