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颜思齐的嘱托

同时,划分出附属区域,如蚕种孵化区、蚕茧收获和加工区等。

在区域之间规划好通道,通道宽度以方便人员和小型设备通行为宜,

一般是1~1.5米,确保各个区域能够有效连接,便于日常管理和操作。

第三步是改造实施阶段,包括植被调整、土壤改良,及场地设施建设。

对于混交林中的针叶树,根据其分布和对柞树生长的影响程度进行适当疏伐。

如果针叶树过于密集,会影响柞树的光照和空间,此时可以选择性地伐除部分针叶树。

但要注意保留一定比例的针叶树,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保留下来的针叶树只要不超过树木总数的30%即可。

清理一些与柞树竞争养分、水分和光照的非柞树阔叶树种。

但一些对生态环境有重要价值或者能够改善土壤肥力的阔叶树,可以适当保留。

比如蜜源植物、鸟类栖息地植物等。

对柞树进行树形改造,培养有利于柞蚕生长的树形。

修剪掉过密的枝条、病枝和弱枝,使柞树树冠开阔,通风透光良好。

一般在冬季或早春柞树休眠期进行修剪。

修剪后的柞树树形可以是伞形或分层形,便于柞蚕栖息和采食。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施肥。

如果土壤肥力较低,可以施加有机肥,如腐熟的农家肥、堆肥等。

每亩可施有机肥1000 ~2000千克,均匀撒施在林地表面。

然后通过翻耕使其与土壤充分混合。

翻耕深度在20 ~30厘米左右,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

翻耕时间可以选择在秋季或春季,避免在雨季翻耕,防止水土流失。

以古代的技术条件,虽然没法对土壤成分做出准确的检测,

但施肥和翻耕却是可以做到并做好的,做了肯定强过不做百倍。

在柞蚕场周围设置防护围栏,防止野生动物进入,破坏柞蚕和柞树。

围栏可以采用铁丝网或木质栅栏,高度在1~1.2米左右。

这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都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