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说明,李国助在设计这幢建筑的时候,
要么就是为永明学会而建,要么是有别的用处,要么就是压根没考虑用途。
然而永明要塞内的空间其实并不算大,
再加上为了防范建奴和巩固地盘,急需加强防御。
所以其外围防御工事的建造、维护和改建才应该是第一位的。
至于其内部的建筑,只需先用木构建筑满足基础需要即可。
比如水井、粮仓、医院、兵舍、校场、弹药库就是最基础的建筑。
这些建成以后,可以酌情建兵工厂,最后才应该是行政区。
甚至兵工厂和行政区都可以暂时不建,而是直接开始改造木制城墙,
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将其改建成砖石复合,或夯土包砖等更坚固的结构。
总而言之,要塞内部的建筑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好用途。
而不应该在建成以后随意更改用途。
至于在设计阶段连用途都不考虑,就更是不可取了。
之所以要在改造城墙之前建造行政区和兵工厂,主要是因为人手不够。
要快速改造城墙,起码得有三千劳工。
至于这幢建筑,李国助在设计它的时候,还真就是没考虑用途。
这主要是因为,他在设计永明要塞的时候,
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是以俄罗斯建于18世纪初的彼得保罗要塞为蓝本的。
他认为欧洲人对棱堡内部的空间规划是最合理的,毕竟这就是人家搞出来的玩意。
但他却忽视了一点,就是欧洲人对宗教的狂热。
尽管从军事用途上来看,教堂并不是必须的,至少应该是优先度最低的建筑。
但欧洲人建要塞,却往往都会优先建教堂。
所以当李国助意识到这幢建筑没有必要时,已经晚了,建筑都快要落成了。
幸好他后来想到了要成立永明学会,这座建筑便顺理成章的成了永明学宫。
这反而使它比欧洲要塞里的教堂更有价值了,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不过考虑到永明学会拥有给学者、工匠、发明家立生祠的决定权,
永明学宫其实也是拥有一点宗教功能的。
不管怎么说,对这个年代的人而言,宗教还是拥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的。
李国助推门进入永明学宫,只见里面的空间非常宽敞,根本看不到一根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