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助苦笑摇头。
他没想到今天好巧不巧,在永明学宫开学术交流会的偏偏是一群经济学家。
跟英国皇家学会一样,李国助创办永明学会的初衷是为了促进自然科学的研究。
但是当李俊臣草拟出章程以后,在与大家的讨论中,他突然意识到经济学的重要性。
实际上,明朝之所以会灭亡,根源就在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
明朝但凡是有钱,能给士兵付得起工资,能买得起先进的火器,
又怎么可能会亡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
中国又怎么可能会被满清入关?
于是在李国助的坚持下,经济学便成了永明学会目前唯一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不过当时别说是中国,就是欧洲都没有明确的经济学概念。
所以“经济学”这个名词,自然还是由李国助提出的。
只是他并没有一下就提出来,而是先在会议中一步步引导大家建立起对经济学的概念。
然后才开始引导大家对这门学问进行命名。
期间有人提出了“富国策”、“平准学”、“理财学”、“资生学”、“生计学”等多种名词,倒是给了李国助不小的惊喜。
因为这些名词在清末都曾是英文“economics”的译名。
不过大家当时对这些名词都没有形成共识。
直到李国助恰如其分地提出“经济学”时,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也许是因为永明要塞现有的成员中,大都是商人出身,
以至于经济学委员会竟然很快成了永明学会中成员最多的委员会。
委员会制度也是李国助从英国皇家学会取来的真经。
在学会创立之后,随着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各类事务日益繁杂,为了更好地组织特定的科研项目、管理相关事务以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就逐渐开始设立委员会。
比如,早期为了规范科学实验、评判科研成果以及确定相关科研资助方向等事宜,就组建了相应的委员会来承担这些职能。
像在组织天文观测相关重大项目时,会设立专门的天文观测委员会,负责协调人员、调配资源、把控观测进度以及对观测成果进行评估等工作。
在面对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课题时,也会召集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临时委员会来统筹推进相关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