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马周在教书之余,埋头苦读史书。
陆通见马周沉迷于书中,有时会带他漫步于田野之间,不时向马周讲解各种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郎君年纪轻轻,却学识渊博,马周佩服至极。"马周对陆通敬佩不已。
"马周啊,研读圣贤之书固然好。但有些智慧非书本能得。天地之间,道理无处不在,只待我们发现之。"陆通语重心长地告诫。
"格物致知,若无实践,便无真知。"
"无论国策之大,还是地方政令之小,皆需先了解实际情况,方能因地制宜,使政令发挥最大效用。"
"圣人有云,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因地制宜,正是此理。"
马周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似乎有所领悟。但见马周向陆通深深一拜,良久不起。
陆通离去之后,马周独自留在田野之中,凝视着佃农们辛勤耕作的身影。百姓耕种一亩三分地,为官者则应耕种天下!
天地之间,真理无处不在。
薛礼归来,携带家人与柳银环一同抵达陆家庄。
一家安置妥当之后,薛礼重拾护卫之职。
然而,每当值勤完毕,薛礼不再与陆一等人闲聊消遣,而是回家陪伴柳银环与家人。
有时,陆家庄会不时传来柳银环的河东狮吼,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陆一等人巡逻之时,亦不忘戏谑薛礼为“耙耳朵”。
薛礼脸上泛起红晕,心中却不以为耻,因为那柳银环的呵斥中,满含对他深沉的爱意。
自元宵灯会之后,李英时常不顾流言,从长安来到陆家庄。
陆通不信一见钟情,认为那不过是馋人家身子,下贱。
陆通更信日久生情,认为相处久了,相互了解,心中对对方的记忆日益增多,情感便自然而然地产生。
如今,陆通对李英了解越深,心中便越容易接纳她。他不再以“李姑娘”相称,而是亲切地唤她“英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