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大明的能工巧匠还是很多的,很快第二天早上,陈忠就送来了所谓的精细图样。
赵辉看了皱了皱眉,和现代标准地图比是差远了,但勉强能用了。
“来,指给我看看,各卫军眷住哪些地方?”
陈忠指出了几个城门附近的地方,特别是安定门内,钟楼、鼓楼附近,计划提供给各卫军眷的“安置房”地块最多,分为“教忠坊”、“靖功坊”等六个坊。
赵辉点点头,这些地块都得用来安置各卫士卒及家眷,不能动。
“西安门、东安门、西长安门、东长安门外,离着皇城最近,打算用来安置勋戚、各部官员。”
赵辉满意地点头,就在皇城根脚下,与紫禁城近在咫尺,赵辉连广告词都想好了。
“尊贵华府,一步天宫”、“大明门东、上朝先人一步”、“城西首席,限量尊享”。
朱棣要迁都,除了那些皇亲勋贵们的宅邸需要国家分配——也就是赐宅以外,其余大小官员的宅子大多都得自己花钱建造。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要有涨价。
赵辉让陈忠将这些地块统统丈量后划分为大大小小的不同地块,大者上百亩,小的一二亩也有。
然后一个宅子一个宅子的制作小样(即等比例模型),最后合成一个坊的沙盘。
最先制成沙盘的是西长安门外的大时雍坊,这里跨出坊门就是西长安门,上朝那叫一个方便,再也不用丑时(1点到3点)就起床了。
大时雍坊的宅子最小也得三十亩,能有资格住这里的,都是皇亲国戚或者部堂高官,这里的地价赵辉反而准备卖得便宜一些。
一者这帮人非富即贵,得罪不起,想要他们支持迁都,得指望他们起带头作用。
二者这些宅子占地广,薄利多销嘛!
赵辉给这里的地价定了个基准,一亩地起拍价卖12贯。平均五十亩的一块地,需要花费六百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