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果真还去找了郑和。
郑和住在聚宝门南的外宅里,正惬意地坐在“望山楼”上,望着聚宝山(即雨花台)饮着清茗。
听仆人来报,赵辉求见。郑和大开中门,忙到府门口迎接。
“都尉何来得空,来我这陋室?”郑和拱手笑道,说罢,就要给赵辉行礼——按道理他是奴婢,赵辉可还占着个驸马都尉的名分。
“郑公何需如此大礼?”赵辉故作大惊,将郑和扶住。
“今日来叨扰郑公,实在是某有一事不解,特来请教。”
郑和将赵辉延请至花厅,分宾主落座。
“郑公可听说倭寇进犯一事?”赵辉问道。
“我僻居城外,不问世事。”郑和笑道。
郑和住在聚宝门外,恐怕确实是看腻了大海,这才把外宅建在聚宝山前,好觅得一日清净。
“我很好奇,我大明水军数万,宝船几百艘,倭寇都是些小船,怎么能让几千倭寇给打上门来了呢?”
郑和听罢,便给赵辉详细解释了下倭寇的来源。
原来在这个时代,中国,也就是大明,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业国”(当然是手工业了),近到有周边各国,远至万里之外的欧罗巴,都要找大明购买工业品,比如丝绸、瓷器、茶叶、铁器、漆器等等。
国初时,老朱为了防备张士诚和小股的倭寇,就把海给禁了,不允许百姓对外贸易,只允许官方
勘合贸易、朝贡。
郑和道:“这便是太祖爷的智慧了,如此一来,海疆便靖平了也。”
赵辉暗骂道:“靖平个鸟,现在不还是死灰复燃,倭寇愈演愈烈?”但这话不好出口,一出口怕是得掉脑袋。
“倭国沿海武士借着买卖之名,来我大明沿海劫掠,便成为了倭寇。”郑和道。
郑和没说明白,但赵辉听明白了,其实倭寇产生的一部分原因是对大明的贸易无法满足倭国的需求,然后一部分闲着也是闲着的海盗们便驾船开往大明,本着打不过就走私、打得过就抢劫的主意。结果发现,看似强大的大明,海岸线却处处都是窟窿,直接抢比做生意来钱更快。
于是乎,倭寇就愈来愈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