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真面目

或许是刘谨看她的眼神过于炽烈,周彤微微敛眉,低声道:“家父生前时常念叨的就是这句话,这也是家父担任丹徒县令两年来最勠力所为之事。只是,一来丹徒县几乎所有的良田都为大族侵占,二来江滩之地,盐碱极重,开发无益,故而只能着力开垦北固山、金山和焦山诸岭的荒地,又因道路不便,收效也是寥寥。”

周彤倒不怕刘谨觉得她多嘴,反而将她父亲的一些事详细诉说出来。

刘谨点点头,道:“我看过周县令对丹徒县的开发计划,说实话,若给周县令数年时间,不说丹徒县成繁华之所,但也足以成为江南富饶之地。”

“你···公子真觉得家父所为有利民生?”周彤激动之下,差点失态。不过很快就转变过来,眼神直勾勾的盯着刘谨,对刘谨的评价半信半疑。

要知道,当时士人以治经为要,儒学才是根本。像他父亲这般,沉浸于水利农田之事,多少有些贪图奇技淫巧,不为士人所推崇,

刘谨鼻子里冷哼一声,道:“自然,钻研农技也好过空口谈经,整日里背写古人的文字,却不知民生几何,那这书读来何用?”

听到刘谨这般大逆不道,大逆于世的言语,不仅周彤微微一愣,一旁刚醒过来的小鹿也是吓了一跳。只觉得公子这话要是被有心人传到大人耳朵里,那公子和大人之间好不容易缓和的关系可就再次紧张了。

周彤走上前,将手中那本薄薄的书本塞到刘谨手中,柔声说道:“家父入仕之前,一直研究江淮农地耕作之法,尤其于海边盐碱之地钻研尤深,这也是他毕生心血。希望能为公子治政添些助力。”

或许是想起了他父亲的音容笑貌,说这话的时候,周彤眼角已经挂着泪珠,让原本就柔弱惹人怜爱的苍白脸蛋愈发的白皙,多了几分异样的美。

刘谨看到书的封面上用颇为秀丽的方正小楷写着六个字——《江淮农政杂谈》,心中五味杂陈,没想到江淮之间,居然有此大才,只可恨自己来的时机稍晚了些,竟然没有从贼人的刀下救下此人,太过遗憾。

他伸手接过去,将那本薄薄的小册子捧在手里,书并不厚,但在刘谨眼里却珍贵无比。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还处于早期阶段,在整个天下经济格局中的比重不高,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蚕桑等经济作物,远远落后于中原黄河流域。可以说是一片并未开垦的处、女地。

在历史上,江南地区得到大规模的开发还是几十年后永嘉南渡之后才开始的,若周密的这些杂论真有可取之处,对自己立足扬州,无疑具有莫大的助力。

刘谨本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既然他来到了这个时代,便绝不会做一个普通人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否则,也太对不起这场意外的穿越了。

自己的便宜老父亲在正史中虽然不算一流人物,但怎么说也是被风评为“二龙”的豪士,如今又有掌控江南之地的想法,自己怎么说也要出一份力的。

他打开书的封面,只见第二页上却有与封面完全不同的隶书书写着一行小字:为政二十载,辗转江淮数县,于国无尺寸之功,于家无多余之财,只念民生多艰,故遍览群书,访之老农,编成今日杂论,望能稍纾民困矣!

虽未见其人,但一个忧国忧民的老者形象跃然纸上。刘谨非铁石心肠之人,他更深刻的感受到这个素未谋面的老县令那一腔热乎乎的热血沸腾。

自黄巾之乱以来,天下诸州郡离乱纷纷,早已不复当年太平模样。更令刘谨担心的是再过五六十年,随着漠北草原胡族南下,汉人衣冠南渡,长江以北之中原汉人几近亡族,大片肥沃的熟耕地将要沦为异族跑马的牧场。他有着超长的见识,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就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件事情发生。

他像捧着珍宝一样捧着书本,细心地阅读,不知不觉竟已经过了两个时辰。小鹿和周彤都未离开,竟也那般在他身边站了两个时辰。

周彤看着刘谨认真的模样,都快觉得有些不认识这个纨绔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