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命题的出题人选,皇上应当还有人要推举吧,就臣与郑老丞相,有点忙不过来啊。
还是说,皇上打算亲自加入啊。”陶行鹤看着帝王玩味的说道。
“朕的确打算举荐一位,这人你们也不陌生,尤其是郑丞相,应当是十分熟悉。”刘冬阳说道。
“哦,不知皇上所说的人物是哪位大儒?”郑丞相好奇的问道。
“伍全益。”帝王直接说出了人名。
“竟是他,果然是位大儒,他可是教过先皇几年的学识,只是后来家中突遇变故,他便辞官了。
可是他的学识却是当时的翘楚,当时他辞官,可是好多同僚为他感到惋惜呢。”郑丞相感慨的说道。
“此人晚辈也是听过的,官职虽不高,但却十分的有才华。
他若多留任几年,没准当时的翰林院都要归他管理。”陶行鹤接话道。
“这么厉害,那这文科考卷的命制便不成问题了。”徐文君肯定的说道。
“前段时间朕将他请来京城,指导了一位备考的学子,不过他的人品,相信几位应该都信得过才是。
他是不会因为指导某位学子,而失去刚正不阿的底线的。
所以朕可以向你们保证,他不会向那位学子泄露他命的考题内容的。”刘冬阳对着几人说道。
“既然皇上如此看重伍先生,以老臣对他的了解,他也绝对是不屑于做这种事的人。
不然早在他年轻时,这朝中就不知有多少官员是他亲自培养起来的。
且据老臣所知,这些年那伍先生可是一直在从事教学活动,为朝廷输送了不少可用的人才呢。
只是他如今没有官职在身,日后那群朝臣要因此闹起来来的话。
老臣担心,会给他带来麻烦,不知皇上是否已经有对策了呢?”郑丞相担忧的问道。
“朕明白郑丞相的担心,只是丞相有所不知,当时伍先生致仕时。
父皇曾给了他一道密旨,那就是他的官职从来没有被撤销。
所以他无论走到哪里,他的真实身份,一直都是翰林院侍读学士。
父皇让他在民间广开学堂,为朝廷培养人才,那学堂的花销也一直是由户部拨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