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种春小麦的艰辛

这个深度的黄土才能制作出最坚硬的土墙。

随后司伯言觉得用背篓背黄土回去又累效率也不高,于是便带着墨渊他们先背了一背篓的黄土回去后把木院里面的骡子和驴都牵过来。

现在木院一共有三头驴子三头骡子,一趟能驮个七八百斤的黄土回去差不多就够了。

但是想着多弄一些黄土给村里其他人,因此来回运送黄土就花了一天的功夫。

第二天。

黄泥还需要经过三蒸三晒的工序。

先用把黄土用大筛子收拾一次,筛过后用大蒸笼把黄土蒸熟,至于要蒸煮的原因是因为黄土里面本身会有虫卵和草籽。

煮了过后黄土里面的虫卵和草籽都没办法发芽,这样做出来的土墙既不生虫也不会长草。

弄完后司伯言带着墨渊等人一起量每个房间的尺度,随后再沏合适的竹子空心墙,外面再用木板合上,最后把收拾好的黄土放进去。

随后大家伙站在两侧用板子把黄土夯砌,黄土里面还要加小木棍和竹棍,防止土墙开裂,紧接着就是夯锤上场。

这是司伯言和李大山上次去买牛专门买的十把夯锤。

每一把夯锤都有三十斤重,用非常好的木材做成,随便丢在地上几十年都不坏。  夯完后再用推子扎土,如果锥子扎的进去就说明夯土夯的不结实,需要继续夯土。

弄完后再把方映秋和柳如烟等人煮好的糯米桨倒进去。

这样砌好的土墙才能黏糊在一起。

两日后。

时间来到了清明前两天。

土墙差不多都已经建造好了,再把所有的墙面都得再加一层黄泥,这黄泥还得加水和麦秆搅合在一起,这麦秆是司九月去其他村买来的。

糊了墙就是搭建屋顶。

回到过去做财阀

墨渊带着众人一起用木头做好框架,其他人再一片一片的把瓦片递上去。

司九月空间里面有很多琉璃瓦,可惜不能拿来用,她只能偷偷地去镇里卖了钱,再买普通的瓦片带回去。

到了清明节前一天。

司九月没有去跟着大家一起去起房子。

她跑进山里去找艾草做青团恶寒清明粑粑。

她记得在原主小的时候清明节都是出城去踏春。

而且出门不仅仅是赏花散心。

老爹会带着家仆,带上桌椅板凳,祖母会准备好美酒小菜,遇到好的景致席地而坐,与亲人或朋友就地开始一场欢乐的宴饮,期间吟诗做赋,敬酒与劝酒的人们更是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