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百草堂之乌药之谜

雨渐渐停歇,山林间弥漫着清新的水汽,树叶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微光中闪烁。王雪跟随着神秘老者在蜿蜒的山路上继续前行,心中满是对找到乌药的期待,同时又惦记着还在与黑熊周旋的林婉儿。

“老人家,我的同伴还在和黑熊搏斗,我们能不能……”王雪忍不住开口,声音中带着焦急。

老者摆了摆手,神色淡定:“莫要担心,那姑娘武艺高强,黑熊一时半会儿伤不了她。等我们找到乌药,再回去与她会合也不迟。”

王雪虽满心担忧,但也只能听从老者的话,加快脚步紧跟其后。山路愈发崎岖,周围的树木愈发高大茂密,阳光几乎难以穿透层层枝叶洒下,地上厚厚的落叶堆积,踩上去软绵绵的,还不时散发出腐叶的气息。

不知走了多久,老者突然停下脚步,抬手向前方指去:“就在那里了,那一片便是乌药生长的地方。”

王雪顺着老者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片灌木丛中,几株翠绿的植株格外显眼。叶片呈椭圆形,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有的叶片形状真如铜钱一般。

小主,

“这就是乌药!”王雪惊喜地叫出声,迫不及待地想要上前采摘。

老者一把拦住她:“且慢,采摘乌药可有讲究。”说着,他蹲下身子,轻轻拨开乌药周围的杂草,“乌药的药效与它的生长年份密切相关,年份越长,药效越好。你看这株,根茎粗壮,叶片厚实,至少也有五六年的生长时间了,药效最佳。”

王雪学着老者的样子,仔细观察着乌药,只见它的根须细长,深入地下,与周围的土壤紧密相连。

“采摘的时候,动作要轻,不能损伤到根须。”老者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用工具将乌药从土里挖出,“若是伤了根须,药效便会大打折扣。”

王雪在一旁认真地看着,随后也拿起工具,学着老者的样子,开始采摘乌药。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每挖出一株,都像是完成了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在采摘的过程中,老者又向王雪传授了许多关于乌药的知识,比如乌药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特点,以及如何根据乌药的形态判断其药效。王雪听得津津有味,将这些知识一一牢记在心。

“老人家,您对乌药如此了解,一定是这方面的行家吧?”王雪好奇地问道。

老者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回忆:“年轻时,我也曾游历四方,钻研各类草药,乌药便是我最感兴趣的草药之一。如今老了,便隐居在这山林之中,与这些草药为伴。”

两人一边采摘,一边交谈,不知不觉间,已经采摘了不少乌药。王雪将乌药小心地放进背篓里,心中满是喜悦。

“老人家,多亏了您的帮助,我们才能找到这么多优质的乌药。等回到清平镇,我一定要好好感谢您。”王雪真诚地说道。

老者摆了摆手:“不必客气,能帮助到你,我也很高兴。这乌药是大自然的馈赠,希望你能用它救治更多的百姓。”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熟悉的呼喊声:“王姑娘!王姑娘你在哪里?”

王雪心中一喜:“是林姐姐!”她连忙站起身,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大声回应:“林姐姐,我在这里!”

不一会儿,林婉儿的身影出现在眼前。她的衣衫有些凌乱,脸上还带着几分疲惫,但看到王雪安然无恙,眼中立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王姑娘,可算找到你了!你没事真是太好了。”林婉儿快步走上前,上下打量着王雪,确认她没有受伤后,才松了一口气。

王雪将遇到老者以及采摘乌药的经过告诉了林婉儿。林婉儿听后,对老者感激不已:“多谢老人家搭救王姑娘,若不是您,后果不堪设想。”

老者微笑着摆摆手:“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你们快些回去吧,百姓们还等着你们救治呢。”

王雪和林婉儿向老者道别后,背着装满乌药的背篓,踏上了返回清平镇的路。一路上,两人心情格外轻松,虽然历经艰险,但终于找到了珍贵的乌药,想到能帮助患病的百姓解除病痛,她们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然而,她们并不知道,一场新的危机正在清平镇悄然降临…

王雪和林婉儿历经跋涉,终于回到了清平镇。踏入百草堂的那一刻,王雪只觉一股暖意涌上心头,她迫不及待地将装满乌药的背篓放在桌上,兴奋地喊道:“哥,张阳药师,我们把乌药带回来了!”

王宁闻声从里屋匆匆走出,眼中满是惊喜与欣慰:“太好了,可算把你们盼回来了,一路上没少受苦吧。”他的目光落在背篓里的乌药上,仔细端详着,满意地点点头,“这些乌药品质上乘,定能解百姓的燃眉之急。”

张阳药师也快步走来,拿起一株乌药,放在鼻尖轻嗅,又细细查看根茎,脸上露出赞赏之色:“不错,这正是药效极佳的台乌药,王姑娘此次可立了大功。”

王雪脸颊微红,有些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这多亏了一位好心的老人家帮忙,要不是他,我们还真不容易找到这么多优质乌药。”她将在山林中的经历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王宁听后,感慨道:“世间还是好人多啊。好了,当务之急是尽快炮制乌药,入药救人。”

张阳药师立刻行动起来,他熟练地将乌药进行分拣、清洗,然后按照独特的炮制方法,将乌药切片、晾晒,再用特殊的辅料进行炒制。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每一个步骤都倾注了他多年的经验和心血。

王宁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精心调配药方,将炮制好的乌药与其他草药搭配在一起。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手中的毛笔在药方上写下一个个苍劲有力的字,仿佛在书写着百姓的希望。

药煎好后,王雪和王宁亲自将药送到患病百姓家中。他们看着百姓们服下药,心中满是期待。

第二天清晨,好消息传来,一位患病的老者精神明显好转,腹痛症状减轻了许多,尿频的情况也有所改善。老者的家人感激涕零,拉着王宁的手说道:“王大夫,太感谢您了,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宁微笑着安慰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您的病情好转,我们就放心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服用了含有乌药的药方,病情逐渐得到控制,百姓们对百草堂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然而,就在百草堂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悄然出现。

镇上新开了一家医馆,名为回春堂。医馆的主人是一位名叫李福的大夫,他见百草堂因救治百姓声名大噪,心中满是嫉妒。

“哼,不过是运气好罢了,找到了几株乌药就这般风光。”李福坐在医馆内,脸色阴沉,对身边的伙计说道,“想办法给我找点百草堂的麻烦,不能让他们这么得意。”

于是,没过多久,镇上传出了一些谣言,有人说百草堂使用的乌药来源不明,可能掺杂了有害的草药;还有人说王宁的医术不过如此,只是运气好蒙对了药方。这些谣言如同一颗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起初,百姓们并不相信这些谣言,毕竟他们亲眼看到了百草堂的救治效果。但随着谣言越传越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开始动摇。

“这百草堂的药,真的能吃吗?不会有问题吧?”一位大娘在街边小声地和旁人议论着。

“我也听说了,说是乌药来路不正,万一吃坏了身子可咋办?”另一位大叔附和道。

这些言论渐渐传入了百草堂,王雪听到后,气得满脸通红:“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我们辛辛苦苦找到的乌药,怎么可能有问题?一定是有人故意造谣!”

王宁皱着眉头,神色凝重:“看来是有人嫉妒我们,故意在背后捣鬼。我们不能让这些谣言影响了百草堂的声誉,更不能让百姓们对我们失去信任。”

张阳药师也气愤不已:“这些人太过分了,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澄清事实。”

然而,要找出谣言的源头谈何容易。清平镇不大,但人口众多,消息传播迅速,想要逐一排查难度极大。而且,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贸然指责他人,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就在百草堂众人一筹莫展之时,林婉儿站了出来:“我去调查,这些天我会留意镇上的动静,一定把造谣的人找出来。”她的眼神坚定,充满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