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琬的病倒直接加剧了封丘大营的混乱,原先有黄琬从中斡旋,这些豪强兵们倒也能相忍为国,而现在主心骨倒了,这诸将不和,越发使军心解体。
这反应在到濮水前线,就是汉兵无斗志,在几次和泰山军的小规模破袭战中都大败亏输。
实际上,这半月多的坐战,泰山军和汉兵并不是干等着的。而是时不时在濮水北岸发生冲突。双方的斥候游骑时常深入彼此后方,偷袭伏击出砦的樵采人员或者转输队伍。这种小规模作战,都是双方投入的精锐。往日,双方的胜负各半,泰山军虽然战力强,但兖州兵更明地理,是以也算有来有往。
但这几日,汉兵不仅出击次数变少,甚至越来越委顿,往往被袭后,不加抵抗便溃散回营。这些变化都被泰山军的飞军背旗察觉后上报到了濮阳的张冲处。
张冲此前刚得了马元义送来的檄书,敦请他南下与其夹击汉军主力。张冲原先还在犹豫,因为原计划是他这里击溃兖州的最后的有生力量,就会以濮阳为前进基地,一路西向,攻击荥阳敖仓,威胁汉军北方的卢植军队的补给。
但现在的形势有个巨大的变化,那就是中路的汝颍太平道因为比历史上更早起事,却有了更好的发展,竟然和汉军主力打出了均势。那一场火烧长社的转折战是发生了,但因为时间提前,一场本没有的大雨突降,就改变了战争的结果。可以所有的战争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结果,缺一不可。
此外一大变故就是马元义,因为马元义成功逃脱,南下到了颍川,有他这个威望高的领袖在,汝南的太平道竟然北上了,这是历史上从来不曾出现过的。
如此,现在的形势是马元义集兵十五万,已经在颍阳一带扎营,准备与汉军决一死战。而现在如果他张冲率兵南下,夹击皇甫嵩和朱儁军团,那是不是真的能一战而定呢?
这种前景虽然看起来诱惑巨大,但张冲清醒地认识其中的风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首先就是濮阳距离颍阳战场大概有四百里,他倾主力一万南下,按日行四十里,最快也要十日才能抵达。而这一路还有涉汴水、鸿沟、洧水三条河流,架设桥津都是需要时间的。
万一,等他率领泰山军团南下到了颍阳战场,汝颍太平道已经大败,那他师老兵疲,全无辎重的情况下,被汉兵一围,那不就是覆军杀将?
而且就算他赶到了,真的就能打赢汉军主力吗?
马元义说颍阳聚集的太平道有十五万,但实话来说,张冲是不信的,他从兖州太平道的情况来看,太平道的能战兵力的比例大概就是三分之一。换句话说,现在驻扎在颍阳的能战之兵,大致就是五万有余。而泰山军南下的话大概是万人。这样一对比,就是我六万对汉军四万,看似优势在我。
但这事难就难在,马元义这边十五万人根本没有按能战之兵来编伍,反而是将老弱精壮混在一起,这种方式直接拖累了其部的战斗力,所以打起来真不好说。
而且张冲所当对面还有近万的兖州豪强联军,有他们堵路,他就是想南下也比较难,所以一开始张冲也是打算继续按照原定计划行事的,只能默默祈祷马元义能坚守到他南下。
但飞军探报们送来的前线军情,直接让张冲意识到一个巨大的战机放在了眼前。对面的兖州军团肯定是出了事,不然战力下降不会这么明显的。
而不论他是否要南下还是继续西进,濮水沿岸的四座汉军兵站都是泰山军要消灭的,是以张冲立马下定决心,发起一场突袭战,至少先击垮濮水北岸的山阳兵和离此不远的任城国兵。
于是,张冲发羽檄军令给丁盛、赵亮、朱英,并田俊之突骑,计兵马三千,直接攻击濮阳北岸的山阳兵。又令典韦、于禁、李弼、高雅出兵直渡濮水,穿插濮水南岸,伺机消灭任城国兵团。
一时间濮阳城外羽檄飞传,一场大战就要开始了。